宝泉山
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宝泉山 “在西和县北二十里,上有湫池”。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宝泉山 “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空洞,盘折而升,一名九鼎山”。
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宝泉山 “在西和县北二十里,上有湫池”。
②在今云南祥云县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宝泉山 “九峰相并,望之簇如青莲,石穴空洞,盘折而升,一名九鼎山”。
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后废。
又名玉女山。即今陕西南郑县南米仓山。《寰宇记》卷133兴元府南郑县:“仙台山一名玉女山,在县南一百九十里,上有古城三门,不可登。山下时闻钟磬之声。道家开山经云,此山仙人玉女所居之地也。”《舆地纪胜》卷
即今浙江余杭市的别称。相传夏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船至此舍航登陆,因名。《元和志》 卷25杭州余杭县引 《吴兴记》 云: “秦始皇三十七年,将上会稽,涂出此地,因立为县,舍舟航于此,仍以为名。” 实则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舆地纪胜》卷147雅州: 碉门水 “发源有二: 其一自马鞍山; 其一自小鱼溪,东至始阳与荣经水合流,于多功峡与卢山水同注于平羌江”。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元和志》卷11海州东海县:小鬲山“在县北六十里。田横避汉所居之山也。其山三面绝壁,皆百余仞,惟东南一道略容行人”。
十六国成汉玉衡二年(312)置, 为汉原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东晋永和三年(347)改为江原县。古县名。十六国成汉李雄改江原县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怀远镇。为汉原郡治。东晋永和中
亦作梁山泺。在今山东梁山、郓城、巨野等县间。今梁山县治南梁山,原在巨野泽北岸不远,五代时泽面北移,后晋开运元年 (944) 黄河在滑州决口,河水泻入原巨野泽区,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资治通鉴》
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元和志》 卷21菊潭县: “本汉郦县武陶戍之地。后魏废帝因武陶戍置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为菊潭县。”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白纳司西八里。旋改为中嶆百纳长官司。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南中曹司。寻改置为中曹白纳长官司。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北大林镇。旧名大莆林,又作大埔林。日本占领期间设大林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大林镇。(1)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西辽河南岸。面积266.7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