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春泉

宜春泉

或曰又名灵泉。在今江西宜春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袁州宜春: “有宜春泉,酝酒入贡。”《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县侧有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 《舆地纪胜》 卷28袁州: 灵泉 “即宜春泉。在 (宜春) 县西四里。李景夏 《灵泉记》 云,泉宜作酒”。故迹已堙。


猜你喜欢

  • 四望堡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八十七里施家堡乡南。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师家(堡)下八里为四望堡,又二里为小河所矣。”

  • 义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南之虢义河。源于孝义市西北,东流经汾阳县南入汾水。《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义水在县北十五里。亦出狐歧山,东流经此,一名行春川。流入汾阳县境,分为善利、得利、分利、丰义、紫金五渠堰,其

  • 太平海口

    又作太平洲、太平海门。在今越南海防市南太平江口。《明史·安南传》:永乐七年(1409)讨简定叛,“追破(邓)景异太平海口,获其党范必栗”。

  • 洮索铁路

    自吉林洮安 (今白城市) 西北至索伦(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镇)。长199.8公里。1929年动工修筑,1934年建成。今为白阿线的一段。

  • 怡亭铭摩崖石刻

    在今湖北鄂州市小北门外江边。又名观音崖。俗称猴子石。怡亭早废,摩崖石刻尚存。崖高3米,宽2.8米,其序为篆书,铭为分书,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文辞为 “怡亭,裴鶠卜而亭之,李阳冰名而篆之,裴虬美而铭

  • 铜冶山

    ①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五里铜山。《元和志》 卷25润州句容县: “铜冶山在县北六十五里。出铜铅,历代采铸。”②即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阴凉山。《魏书·地形志》: 泰山郡嬴县有铜冶山,即此。古山名。即今江

  • 层步山

    在今湖南石门县东北三里。《水经·澧水注》:“澧水又东历层步山,高秀特出。山下有峭涧,泉流所发,南流注于澧水。”《舆地纪胜》卷70澧州:层步山,“盛宏之《荆州记》云,此山外望只如一山,入里乃有二重,因号

  • 香界寺

    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第六处。创建于唐代。元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 (1425) 重建,改名大圆通寺。清康熙中,僧海岫薰重修于此,十七年 (1678) 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 (

  • 四京

    ①唐至德二载(757),以蜀郡为成都府,建南京;凤翔郡(治今陕西凤翔县)为府,建西京;改西京京兆府(治今西安市西北)为中京,与北京太原府、东京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合称五京。上元元年(760)成都府

  • 七星山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太姥山”条:七星山“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嘉靖中,官军尝败倭于此”。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海拔1120米。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