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木边隘; 一南行三日可抵绒辖边隘,此三处边外均与廓尔喀毗连,绒辖在喀达以西,相距路程仅四日,定日一汛,可谓独镇三边。” 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日谿。1960年与协格尔宗合并设定日县,后迁驻协嘎尔。
在今西藏定日县 (协嘎尔) 西一百四十里。为藏南重地。清代称定日汛,有重兵驻防。松筠 《西招纪行诗》 注: “定日汛岔路有三: 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自宗喀西南行三日,可抵洛咙边隘; 一西行二日即抵聂拉木边隘; 一南行三日可抵绒辖边隘,此三处边外均与廓尔喀毗连,绒辖在喀达以西,相距路程仅四日,定日一汛,可谓独镇三边。” 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日谿。1960年与协格尔宗合并设定日县,后迁驻协嘎尔。
明置,属宁夏卫。即今宁夏永宁县杨和镇。清属宁夏县。1938年置永宁县治此。
金置,属平晋县。在今山西太原市南。
古名舂水。在今湖南桂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80桂阳州: 舂陵水在 “州北三十里。自蓝山县东北流入界。一名衡塘。一曰鍾水。又名舂水。经宁冈山下,曰黄田滩水,俗所谓十八滩也。有流渡水,自岩塘山下流入焉,
亦作魍港。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茅港村。乾隆余文仪 《台湾府志》 台湾县图有茅港。见“魍港”。
北宋建中靖国初改永泰尉司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永泰县“建中靖国初以犯哲宗陵名改安泰”。南宋绍兴初改为永泰县。北宋建中靖国初以永泰尉司改置,治今四川省
唐置,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十二里赵保乡。《新唐书·地理志》 河南郡寿安县:“西南四十里万安山有兴泰宫。长安四年置,并析置兴泰县。”武周长安三年(703年)始建。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南万安山。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 《旧唐书·李晟传》: 德宗时,朱泚据京城,李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 使王佖、 史万顷 “直抵苑墙神䴥村”。
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恰伦河东。清咸丰 《伊江集载》: 呼鲁克山 “在惠远城西五百余里”。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 武兴县西有塔子城。民国 《黑龙江志稿》 泰来县图: 县西北有塔子城屯。
即今河北永清县东三十里别古庄镇。清乾隆《永清县志》图:东有别古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