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府
清宣统二年(1910)改绥芬府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海林、牡丹江市一带。1913年降为宁安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绥芬府置,治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市)。属吉林省。辖境约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带。1913年降为县。
清宣统二年(1910)改绥芬府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宁古塔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宁安、海林、牡丹江市一带。1913年降为宁安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绥芬府置,治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市)。属吉林省。辖境约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一带。1913年降为县。
即今北京市怀柔县东雁栖河。《方舆纪要》卷11顺义县:大水峪河“在县北三十里,源亦出塞外,经怀柔县流入界,至孙家庄东北,合于黄花镇川河”。
亦作洌水。即今朝鲜大同江。《汉书·地理志》 乐浪郡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蝉入海,行八百二十里。”古水名。即今朝鲜大同江。东汉以后又名贝水(贝江)。
在今江西武宁县北。清同治《南昌府志》卷2武宁县:杨新山“在县北一百里,与湖广兴国州分水界”。
在今河北易县西。《方舆纪要》卷12易州:小龙门口“在紫荆关西南四十一里。又西南三十里为黄沙口”。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海口礁。1935年命名为东北调查礁。1947年改名海口暗沙。
唐贞观七年(633)白苟羌降附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八年(634)改为笮州。
即尹公山。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元丰九域志》 卷5: 处州遂昌县 “有项公山”。
在今河南郏县东北十余里。《水经·汝水注》:蓝水“出阳翟县重岭山,东南流经纪氏城西。有层台,谓之纪氏台”。《续汉书》曰:“世祖车驾西征,盗贼群起,郏令冯鲂为贼延褒所攻力屈,上诣纪氏,群贼自降。即是处,在
在今广西龙州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太平府》: 紫霞洞 “在龙州厅南三十里。高二丈许,阔几二丈。大江水经其下”。崖壁有摩崖石刻四十余方。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