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城
清初建,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相传昔有兄弟六人,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顺治十年(1653)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与副都统于此。康熙元年(1662)改昂邦章京为宁古塔将军。五年迁建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移副都统驻守。雍正五年(1727)置泰宁县于此。七年废。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副都统,侨置绥芬厅于此。宣统元年(1909)改置宁安府。1913年废府置宁安县。
清初建,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相传昔有兄弟六人,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顺治十年(1653)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与副都统于此。康熙元年(1662)改昂邦章京为宁古塔将军。五年迁建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移副都统驻守。雍正五年(1727)置泰宁县于此。七年废。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副都统,侨置绥芬厅于此。宣统元年(1909)改置宁安府。1913年废府置宁安县。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十里。《旧唐书·穆宗记》: 长庆三年 (823),“移成州于宝井堡”。即此。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鸣鹤镇。宋《宝庆四明志》卷16慈溪县:杜湖“唐刺史任侗复加浚筑,鸣鹤一乡之田仰灌溉,号第二重天”。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内。《清一统志·琼州府》: 琼台书院 “在琼山县城内丁字街。康熙四十九年建”。该书院系为纪念海南明代名臣邱濬而建。清代为琼州 (治今琼山市) 最高学府,现为琼台师范学校校址。
明嘉靖三年 (1524) 置,属潮州府。治所即今广东惠来县。《清一统志·潮州府》 “惠来都”条: 惠来县 “治惠来都,因以名县”。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在广东省东南沿海。属揭阳市。
在今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南岸。《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鹊华桥 “古名百花桥,元易今名。遂以百花名其南桥。两桥相望,中为百花洲,洲上有百花台。环湖有七桥,今惟百花、泺源二桥。曾巩诗: 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
即高唐镇。今安徽霍邱县西北五十里高塘集。即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北高唐。南宋绍兴初,金兵由颍、寿渡淮,败宋军于此。明成化中置巡检司。
又作扪都克依。清雍正十年(1732)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
一作凤边门。又名边门口,简称边门。清置,即今辽宁凤城市南边门镇。《清一统志·奉天府二》:凤凰城边门在“凤凰城西南十里”。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二十八里垒头乡。民国 《冀县志》 卷7引乾隆 《冀县志》: 北有垒头堡。
一作菊噶木寺。在今西藏拉萨市内。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6: 菊噶木寺俗名菊冈寺,“毗连经园,楼高三层,为蒙古僧人学经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