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缅长官司
明宣德五年 (1430) 析景东府之孟缅、孟梳地置,属景东府。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傣语 “孟” 为地方,“缅” 指拉祜族,意即拉祜族居住的地方。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 (1597)改属云州。清代属顺宁府,乾隆十二年 (1747) 改缅宁厅。
明宣德五年 (1430) 析景东府之孟缅、孟梳地置,属景东府。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傣语 “孟” 为地方,“缅” 指拉祜族,意即拉祜族居住的地方。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 (1597)改属云州。清代属顺宁府,乾隆十二年 (1747) 改缅宁厅。
在今台湾台中市西南屯区。为高山族平埔人村社名。连横 《台湾通史·疆域志》 台湾县: “夫台中固土番之地,所谓猫雾捒者也。” 清康熙五十五年 (1716) 由岸里社阿穆请准开垦,为台中市最早开发处。
本彰化县,日本占领期间于1933年设彰化市,属台中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彰化市,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彰化县。1950年复设彰化县。(1)旧市名。1945年置,治今台湾省彰化县。1950年并
①又名翁同山、阴山。在今天津市蓟县北,接玉田县界。《三国志·魏书·田畴传》:“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又《水经·鲍丘水注》:鲍丘水“西南径无终山,即帛仲理所合神丹处也,又于是山作金五千斤, 以救百姓,
在今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八大处中第六处。创建于唐代。元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 (1425) 重建,改名大圆通寺。清康熙中,僧海岫薰重修于此,十七年 (1678) 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 (
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西汉属汝南郡。南朝宋为陈郡治。北魏徙治陈城 (今淮阳县)。隋开皇初改名宛丘县。古县名。(1)本春秋时项国,后地属楚。秦置县,治今河南省沈丘县。属陈郡。两汉属汝南郡。晋
南朝梁置,为桂平郡治。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道光 《桂平县志》 卷4: “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 隋属郁林郡。唐为浔州治。北宋嘉祐间,移治今桂平县。元为浔州路治。明为浔州府治。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上林县 (今广西上林县东南澄泰乡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广西上林、马山等县地。贞观八年 (634) 改为澄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上林县(今广西上林县南)。辖境相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五十里松桂街。《方舆纪要》 卷117鹤庆军民府: 松桂台 “明初傅友德征佛光砦,常屯兵于此”。
又称焦获泽、焦护泽。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西麓。《史记·匈奴传》 正义引 《括地志》: “焦获亦名瓠口,亦曰瓠中。”
东汉初公孙述筑,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山上。《水经·江水注》:“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邑”,故以为名。其后历为州、郡、县治所。北宋时移州、县于今奉节县,城遂废。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