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城县
西魏置,为金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隋开皇初移治今兰州市。为兰州治。大业初复改名金城县。
古县名。西魏置,治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属金城郡。隋大业初改金城县。
西魏置,为金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隋开皇初移治今兰州市。为兰州治。大业初复改名金城县。
古县名。西魏置,治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属金城郡。隋大业初改金城县。
东魏天平二年 (535) 改河南县置,为河南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北周复为河南县。古县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河南县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清一统志·曹州府二》 称:半月台“唐少府陶沔所筑”。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史记·魏世家》:文侯十六年(前430),“伐秦,筑临晋元里”。又惠王十七年(前354),“与秦战元里”。皆此。《清一统志·同州府二》 引《县志》:谓元里城“在县南十五里”。在今陕西
在今山东莱州市西南。1949—1956年为掖南县治。
辽大康九年 (1083) 置,为边防城之一。在今蒙古国温都尔汗之西。《辽史·地理志》:“塔懒主城在胪朐河 (今克鲁伦河)。” 金废。辽大康九年(1083年)置,为西北边防城。即今蒙古国肯特省温都尔汗。
即今四川成都市府河及其下游岷江。《晋书·毛璩传》:“初,璩闻(桓)振陷江陵,率众赴难,使(毛)瑾、(毛)瑗顺外江而下。”《宋书·刘钟传》:“随朱龄石伐蜀,为前锋,由外水至于彭模,去成都二百里。”皆此。
一名大延川。即今甘肃宁县东湘乐川。《方舆纪要》 卷57宁州: 奢延川在 “州东百里。一名大延川。自横岭流至襄乐故城,又西流至城南,合九龙川”。
殷武丁时方国。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殷契粹编》1175片:“王敦缶于。”《殷虚文字》乙编6423片:“缶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民国《桦甸县志》卷2:“四岔子距县城三百九十里。”
春秋时西戎国。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史记·匈奴列传》:“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惠王时置乌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