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威县

威县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威州置,属广平府。治所在今河北威县。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南部。属邢台市。面积994平方千米。人口53.6万。辖5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洺州镇。东汉章帝置广宗县,治今威县东,属巨鹿郡。隋仁寿元年(601年)广宗县更名宗城县,属清河郡。唐天祐三年(906年)复名广宗县,属贝州。五代唐又改名宗城县。宋属大名府。金置洺水县,属洺州。蒙古初宗城县省入洺水县,并徙洺水县治今址,属洺州。定宗二年(1247年)洺水县遥隶治今井陉的威州,宪宗二年(1252年)威州徙治洺水。至正年间洺水县省入威州,属广平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威州降为威县,属广平府。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邢台专区,1958年属邯郸专区,同年并入南宫县。1961年复设威县,属邢台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邢台市。地处冀南平原区,地势平坦。老沙河、清凉江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谷子、玉米、棉花。特产“三白西瓜”。为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省出口棉基地县。有机械、五金、棉纺、化肥、造纸、食品加工等工业。106国道和邢清、邢临等公路纵横县境。古迹有鲧堤、汉广宗王陵。沙柳寨为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故里,遗迹有义和拳议事厅。


猜你喜欢

  • 巴河

    即湖北之巴水。《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巴水“南径巴水戍,南流注入江,谓之巴口……。《黄冈县志》:上巴河在县东北八十里。南流至东南四十里下巴河入江。……(按)盖巴水上流已湮没,其源之可见者,惟平湖乡河为

  • 利民寨

    金置,在今河北隆化县北。《金史·地理志》 兴州:承安五年(1200),“改利民寨为利民县”。即此。

  • 都卢峡

    即弹筝峡。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寰宇记》 卷33百泉县: 弹筝峡,“ 《水经注》云: 泾水经都历山,山路之内,常有如弹筝之声,行者闻之歌舞而去”。《新定九域志》 卷3渭州: “弹筝硖,即都

  • 小坝集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北小坝集。明嘉靖《归德州志》卷1 《村镇》:“小坝,州西三十里。”旧为濒河要津,黄河改道后,成为沃野。

  • 杜尔伯特中后旗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 ?陶县

    一作汪陶县。 西汉置, 属雁门郡。 治所在今山西应县西。 《汉书·地理志》 雁门郡��陶县, 注引孟康曰: “音汪。” 西晋永嘉后废。

  • 通海湖

    杞麓湖的别称。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北部。《元混一方舆胜览》: 通海湖 “秀山临其上”。《明一统志》 卷86临安府: 通海湖 “在通海县北三里。源自河西县,流注为湖,周八十里。相传昔水涝不通,有僧于县治东北

  • 荔水

    今广西金秀、荔浦、平乐三县境内的荔浦河。《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荔水在 “府西四十里。自修仁县流经荔浦县,又东北流入界,至府西七里曰荔浦江口,入于漓”。

  • 九阿

    又称九曲。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水经注·洛水》:“洛水东经九曲南,其地十里,有阪九曲。《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西征,升于九阿’,此是也。”

  • 社寮岛

    即今台湾基隆市基隆港入口东之和平岛。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人聚居地,闽南方言称其屋为“社寮”,故以名岛。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基隆厅“当明之季,荷兰既据台南,而西班牙亦入鸡笼,筑垒驻兵,以相角逐,则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