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如东县

如东县

1945年11月苏中革命根据地改如皋县置,治马塘(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2年11月复属江苏省。


在江苏省东南部、黄海之滨。属南通市。面积 1872 平方千米。人口109.3万。辖20镇。县人民政府驻掘港镇。古为产盐地,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属如皋县。北宋设掘港、丰利、栟茶、马塘、古坳诸盐场。1912年境内设掘港、苴镇、丰利、双甸、岔河、马塘六行政局。1940年析如皋县置如西县(白蒲、丁堰、柴湾间通扬运河一线以东仍称如皋县,驻马塘;以西称如西县)。1945年如皋县改名如东县,以地处古如皋县之东乡得名;如西县则复名如皋县。俟后东台县栟茶镇及其以南各乡和栟北区来属。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南通专区。1951年迁治掘港。1952年改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54年划白蒲、丁堰等22乡归还如皋县。1956年将四窑、五港二乡划归南通县。1959年又将旧场公社划归海安县。1970年属南通地区。1983年划属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南黄河滨海平原,河流有如泰运河、南凌河、栟茶运河和江海河、九洋河、马丰河、掘苴河等。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棉花和花生、油菜籽、黄麻、薄荷等。岸外为吕四渔场。沿海滩涂盛产文蛤、竹蛏等。北渔、南港、东凌、环渔为主要渔业基地。有纺织、食品、化学、机械、电子、建材等工业。如掘、掘青、掘李等公路经此;洋口港为古长江入海口,水域深广。古迹有宋代范公堤遗址。


猜你喜欢

  • 柘荣县

    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1961年8月复置。1970年2月又撤。1974年12月再置。在福建省东北部,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54

  • 泰来县

    1917年改泰来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泰来溪 (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泰来县 “土名泰来气屯”,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

  • 瓦梁城

    在今江苏六合县西五十五里。《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北伐,五月,北齐“瓦梁城降”。又称瓦梁垒。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西。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年)北伐,北齐瓦梁城降;元至正十四年(1354

  • 咨马寨土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西北芝麻村。后废。

  • 乌列盖设治局

    即耳里匮设治局。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西乌列盖)。

  • 方维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泰兴县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一说即今青川县(乔庄镇)。大业初属平武郡。唐武德初属龙州。四年(621)属沙州,贞观元年(627)废入景谷县。古县名。

  • 碧云 (雲) 寺

    在今北京市西北香山东麓。初名碧云庵,元耶律楚材之后裔阿利吉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 太监于经拓为寺,俗称于公寺。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增建罗汉堂。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曾停灵柩于此,后建衣冠

  • 崇洛市

    即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四十里崇洛乡。明嘉靖 《建阳县志》 卷3: 崇洛市 “在洛田里”。

  • 临海山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北。《寰宇记》 卷98临海县: 临海山 “在县北二百四十里。山有水,合成溪……即名临海溪。山因溪名”。

  • 法相寺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清一统志·杭州府二》: 法相寺 “在钱塘县南高峰下。旧名长耳院,五代晋时建,宋大中祥符间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