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宁县
东晋义熙中置,属永平郡。治所在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南齐为永平郡治。梁又为石州治。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永平县。
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属永平郡。南朝齐、梁、陈为永平郡治。梁亦为石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永平县。
东晋义熙中置,属永平郡。治所在今广西藤县东北浔江南、北流江东岸。南齐为永平郡治。梁又为石州治。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永平县。
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东。属永平郡。南朝齐、梁、陈为永平郡治。梁亦为石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为永平县。
亦名柳强镇。唐置,属嶲州。在今四川冕宁县。唐樊绰 《云南志》 卷1: “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吐蕃谓之北谷,天宝以前嶲州柳强镇也。”即今四川省冕宁县。《蛮书》:“台登直北,去保塞城八十里,吐蕃谓之北
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六十里淮河北岸安冈乡。明正德《颍州志》卷1:安舟冈“往来舟楫,依岗湾泊,故名”。
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清时松溪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清松溪县丞驻此。
①一名石沟河。在今陕西留坝县南。《清一统志·汉中府一》: 武关河 “源出厅西南一百里莱子岭,合褒城五十三坝水注之,至武关驿南,合于褒水”。②源出今陕西丹凤县北,东南流至商南县西入丹水。《清史稿·地理志
即 “蛮氏”、“戎蛮”。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续汉书·郡国志》新城县: “有鄤聚,古鄤氏。” 即此。即“鄤聚”。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妙峰山北麓之狼儿峪。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8昌平州: 高崖口 “五十五里狼儿峪”。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渡坡在大方东南。《志》云,渡六归河至比渡坡,趋以列箐,道险隘。”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大定府:比渡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渡六归河而赴以列箐
即伊克苏站。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意气松村,为入吉林市大路。附近产金。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石固寨山“下有渴马崖,南有瓢峰、凤凰山,西有丁公岭,东有虎山,上有修真观”。《方舆纪要》卷31历城县:“昔人置寨于此,因名。”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魏书·世祖纪》: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441),“葬惠太后于崞山”。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西汉以此山名县。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葬惠太后于崞山;又太和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