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平县

太平县

①北魏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孝昌中废。北齐复置,属长宁郡。北周废。

②西魏改永宁县置,属义川郡。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咸宁县。

③北周改泰平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镇。隋属绛郡,移治今襄汾县西北十三里北古县村。唐武德元年(618)属绛州,还治今古城镇。贞观七年(633)移治今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明属平阳府。1914年改为汾城县。

④唐武德二年(619)置,属万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石桥镇(石桥河)。贞观元年(627)废入永穆县。

⑤唐先天元年(712)改隆平县置,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附近。唐末废。

⑥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置,属璧州。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寰宇记》卷140通江县:“太平县因取彼太平川以为名。”天宝元年(742)改为东巴县。

⑦唐天宝十一年(752)分泾县西南十四乡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东仙源镇。《寰宇记》卷103太平县:“时以天下晏然,立为太平县。”乾元初,属宣州。大历中废。永泰中复置。南宋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属宁国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63年迁治甘棠镇。1983年撤销,改设黄山市(后改为黄山市黄山区)。

⑧明成化五年(1469)分黄岩县南界置,属台州府。治所即今浙江温岭市。1914年改名温岭县。

⑨明正德十年(1515)置,属达州。治所即今四川万源市。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四川卷:太平县“治太平坝上,名则因之”。嘉庆七年(1802)升为直隶厅。道光元年) 1821)降为太平县,属绥定府。1914年改为万源县。

⑩1912年改太平厅置,属江苏金陵道。治所即今江苏扬中市。因与安徽省太平县重名,1914年改为扬中县。


(1)古县名。(1)北魏侨置,治今山西省寿阳县北。后废。(2)北魏置,治今山西省宁武县东北。后废。(3)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改永宁县置,治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南。属义川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属丹州,十八年改咸宁县。(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西。属万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入永穆县。(5)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置,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因太平川得名。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县(一作“东巴县”)。(2)古旧县名。(1)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泰平县,治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北古城镇。属平阳郡。北周改为太平县。隋移治今襄汾县西北古县村。属绛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移治古城镇,贞观七年(633年)徙治敬德堡,即今襄汾县西南汾城镇。属绛州。宋、金、元因之。明、清属平阳府。1914年以后因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太平县重名,改名汾城县。以临近汾水而得名。1954年与襄陵合并设置襄汾县。(2)唐天宝十一载(752年)析泾县置,治今安徽省黄山市北仙源镇。属宣州。永泰中省,大历中复置。南宋乾道后改属宁国府。元属宁国路。明、清属宁国府。1961年迁治甘棠镇。1983年改设黄山市(县级)。1987年黄山市升地级市,原太平县区域改设黄山区。(3)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黄岩县析置,治今浙江省温岭县。明、清隶温州府。1914年因与山西、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太平县重名,改名温岭县。(4)明正德十年(1515年)析东乡县地置,治今四川省万源市。属达州。清嘉庆七年(1802年)升为直隶厅,属四川省。道光元年(1821年)复降为县。属绥定府。1914年因与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省太平县重名,改名万源县。(3)旧县名。(1)1912年由太平厅改置,以县境为长江中的太平洲得名,治太平洲(今江苏扬中市东南)。1913年迁今市驻地三茅镇。因与山西、安徽、浙江、四川四省太平县重复,1914年更名扬中县,因该县孤峙扬子江中,故名。移治今江苏省扬中市驻地三茅镇。(2)本旧太平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改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旋更名崇善县,驻地不变。1918年江州土州、罗白土县辖地并入。1952年崇善县撤销,与左县合并,设立崇左县。(3)皖江解放区设。1948年初由安徽省霍山、岳西两县和湖北省英山县析置。同年底撤销,仍归各县。


猜你喜欢

  • 包来

    春秋莒邑。在今山东沂源县东南,或以为在莒县西浮来山。《公羊传》:隐公八年(前715),“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即此。《春秋》作浮来。古邑名。又作浮来。春秋莒邑(或说属纪国)。在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一说在

  • 溧阳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溧阳县置,属建康路 (后改集庆路)。治所即今江苏溧阳市。明初复为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溧阳县置,治今江苏省溧阳市,属建康路(后改名集庆路)。十五年升为府,十六年,

  • 古坝墟

    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市桥水上游古坝村。清同治《番禺县志》卷18:墟市有“古坝墟”。

  • 负夏

    又称负瑕、瑕丘。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史记·五帝本纪》:舜“就时于负夏”。即此。即“负瑕”。

  • 甘孜县

    1913年改甘孜州置,属四川边东道。治所即今四川甘孜县。以甘孜寺而名。“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6年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此召开“甘孜会议”。1939的属西康省。195

  • 百尺口镇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六十里百尺口乡。因百尺沟故渎而名。明置百尺口巡司。清乾隆十年(1745)裁。民国时设县佐。

  • 鸡和城

    唐置,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元史·地理志》:“蒙氏并六诏,征东蛮,取和子、鸡和二城,置石鼓县。”

  • 梅茂县

    1947年改梅菉管理局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广东吴川市。1952年与吴川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改为吴川县。旧县名。1947年由梅菉管理局升县并改名,治今广东省吴川市驻地梅菉镇。1953年撤销,并入

  • 北麂山

    即今浙江平阳县东北麂山列岛。明《郑和航海图》作“东洛山”。民国《瑞安县志》卷3载:“北麂山高167.7公尺,一名北岐山,又名东洛山。前清乾隆年间,海盗蔡牵盘踞,抗拒提督李长庚之师。今山中之大校场、小校

  • 同谷县

    西魏恭帝时改白石县置,为广业郡治。治所即今甘肃成县。隋初属康州,大业初属河池郡。唐初为西康州治。贞观初州废,属成州。宝应初没入吐蕃。咸通十三年(872)复置,为成州治。元至元七年(1270)省入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