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和城

太和城

①北魏筑,在今河南嵩县南,汝水东南岸。《水经·汝水注》:汝水“东北流径太和城西,又东流径其城北”。《方舆纪要》卷51伊阳县:太和城“在县西南,后魏时筑。其后西魏得其地,置兵为防御之所”。

②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太和赕治所。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大历十四年(779)为南诏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唐樊绰《蛮书》卷5:“太和城北去阳苴咩城一十五里。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郑蛮利之文,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南诏德化碑》及部份城垣尚存。


即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太和村。本河蛮所筑。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为南诏王皮逻阁所取。次年,南诏统一六诏,于此建太和城,周十余里,为南诏政治中心。夷语称山坡陀为“和”,太为“大”,意即山坡上的大城。白语名岛熬,岛为“大”,熬为“村”,意即“很大的村子”。至8世纪末异牟寻徙都阳苴咩城。公元766年阁罗凤在城中所立蒙国“大诏碑”(即“南诏德化碑”)至今犹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本溪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辽阳县及兴京、凤凰二厅地置,属奉天府。治所在本溪湖(今辽宁本溪市)。《奉天郡邑志》谓:“治本溪湖,名曰本溪县。”民国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52年裁入本溪市,

  • 瓦述毛茂丫

    亦作瓦述茂丫。在今四川理塘县东南木拉乡。清雍正六年(1728)置瓦述毛茂丫土百户。

  • 文家港镇

    亦作闻家港。即今江西进贤县西南文港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临川县北有闻家港。

  • 般州山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般州山 “在房山县西南四十里,上有般州山寨”。

  • 六塘墟

    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南六塘镇。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设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南六塘。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于此设巡检司。

  • 东岭墟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东津镇之东岭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东南有东岭墟。

  • 大靖堡

    ①一作大静堡。明置,属广宁后屯卫。在今辽宁义县东北砖城子。明《辽东志》卷3:大静堡“嘉靖丁亥添设,……本堡原系通贼要路,大宁、大清二堡马兵可为策应”。②即今甘肃古浪县东大靖镇。《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 罗市镇

    北宋置,属昌元县。在今四川荣昌县西北盘龙镇东南昌州镇。《宋史·地理志》 昌元县: “咸平四年,移治罗市。” 天禧中移县治今荣昌县。(1)在江西省奉新县中西部。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

  • 黑林堡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右屯卫: 黑林堡在 “卫西北五里。又卫东南有河通堡”。

  • 当利浦

    亦名扬浦,又名沙口堰。在今安徽和县东南十二里,临长江。《三国志·吴书·孙策传》:刘繇渡江治曲阿,遣“张英屯当利口, 以拒(袁)术”。《寰宇记》卷124和州:“当利浦在州东十二里。本名扬浦,晋龙骧将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