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场
①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棉沙乡。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太和场在“厅南三里”。
②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清嘉庆《眉州属志》卷1:眉州有太和场。
①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棉沙乡。清道光《城口厅志》卷3:太和场在“厅南三里”。
②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清嘉庆《眉州属志》卷1:眉州有太和场。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离石县。《史记·赵世家》: 肃侯二十二年 (前328),赵疵与秦战,“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古邑名。战国赵邑。即今山西省吕梁市。因邑东北有离石水,故名。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
又名硕项湖或硕濩湖。今江苏涟水、沭阳、灌南等县间。《元史·董搏霄传》:至正十四年(1354),“搏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与贼战安东之大湖,大败之,遂复安东”。即此湖。早已成陆。(1)古湖名。又称灌湖、硕
①东汉建安十一年 (206) 曹操征乌桓蹋顿所开运河。《水经·濡水注》: “自雍奴县承鲍丘水东出,谓之盐关口。魏太祖征蹋顿与洵口俱导也。世谓之新河矣。” 大致自盐关口分鲍丘水 (今潮河) 东出,横绝庚
①西汉置,属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西(一说在今山西灵石县境)。东汉末废。②南朝宋改平州县置,属北巴西郡。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梁普通六年(525)改为平州县。③亦作平州。南朝宋置,属白水郡。治所在今
又作萌古、萌古斯、萌骨、萌骨子、蒙古里。辽、金北境部族。本唐蒙兀室韦部,原居望建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 东,大约在唐末五代间,一部西迁至斡难河 (今鄂嫩河) 上游不儿罕山 (今蒙古国肯特山
即奴儿干。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附近一带。元苏天爵 《元文类》 卷41: 至元初,征东招讨使塔匣剌 “去年征行至弩儿哥地,问得兀的哥人厌薛,称: 欲征嵬骨,必聚兵候冬月,赛哥小海渡口结冻,
①在今山西长治市西。《方舆纪要》卷42潞安府长治县:龙潭“在府西三十里。亦名金龙池。渊深不可测,亦流入于漳水”。②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龙潭山。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龙潭在山顶,终年不涸,下有泉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二十四里。宋《嘉泰会稽志》卷9:句乘山,“《旧经》云:句践所都也”。
清置,属永济县。即今山西永济市。1949年永济县移治于此。
又名李陵驿、威虏驿。明初置,属开平卫。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子。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