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原市

太原市

①1947年由阳曲县析置,为山西省会。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

②集镇名。即今福建将乐县北大源乡。《清一统志·延平府》“高滩市”条下:“太原市,在(将乐)县北八十里隆溪上都。”


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在山西省中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988平方千米(市辖区1460平方千米)。人口327.3万(市辖区250.3万)。辖小店、迎泽、杏花岭、尖草坪、万柏林、晋源6区和清徐、阳曲、娄烦3县,代管古交1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太原之名取于《尚书·禹贡》“既修太原”一语。据《尚书大传》:“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可见“太原”是以当地地形而得名。商为唐国。西周为北唐。春秋为晋阳邑,以晋水得名。战国属赵,曾为赵国都。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攻取,置晋阳县,为太原郡治。西汉因袭。东汉至北魏为并州、太原郡治。北齐河清四年(565年)移晋阳县于汾水东,武平六年(575年)于晋阳县旧城置龙山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龙山县为晋阳县;改晋阳县为太原县。隋末移入并州城,同为并州治。唐长寿元年(692年),一作天授元年(690年)建并州为北都,神龙元年(705年)罢;开元十一年(723年)升为太原府,建北都;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北京。五代后唐以太原府为西京,又改称北京。北汉割据,建都于此。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平北汉,毁其城,废晋阳、太原二县,另置平晋县于故城东北,置并州于榆次县(今区),七年移阳曲县自三交寨(今太原市西北十里铺)于唐明镇(今太原市区),又移并州来治。嘉祐四年(1059年)复升并州为太原府,为河东路治。金为河东北路治。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置太原路。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冀宁路。明为太原府治,山西省会;洪武四年(1371年)移平晋县于汾水西故晋阳城南,八年改名太原县,治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清因之。1912年废府留县,仍为山西省会。1921年设太原市政公所。1927年设太原市。1947年太原县改名晋源县。1949年为山西省辖市(地级)。1958年设古交工矿区,阳曲、清徐、交城三县撤销并入,1960年三县恢复交城县划归晋中专区。1972年娄烦县划入。1988年古交工矿区改市。地处太原盆地北部。汾河、潇河、屯兰河、大川河、柳林河、凌井河、杨兴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锰、铜、铝土、铅、石膏、硫黄、石灰石、明矾、白云石、石英等。工业有煤炭、冶金、机械、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电子、医药、食品等,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特种钢基地。交通有同蒲、石太、太焦、京原、太古岚铁路和石太、太交、石太高速公路、108、208、307国道等。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医学院、山西工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名胜古迹有晋祠、双塔寺、崇善寺、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窦大夫寺、纯阳宫、晋阳城遗址、三国城等。


猜你喜欢

  • 金氏陂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渭河北。《水经·渭水注》: 白渠 “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寰宇记》 卷29下邽县: “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按《舆地志》 云,汉昭帝时,车骑将军金日¥

  • 晋鄙城

    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三十里。《水经·荡水注》: 长沙沟水 “东流径晋鄙故垒北,谓之晋鄙城,名之为魏将城。昔魏公子无忌矫夺晋鄙军于是处,故班叔皮 《游居赋》 曰: ‘过荡阴而吊晋鄙,责公子之不臣’ 者也”。

  • 川南

    指四川南部地区。清代置川南永宁道(下川南道),辖叙州府及泸州、永宁、资州三州。范围大致包括今宜宾、仁寿、资阳等市县以南地区。民国初改为四川永宁道。地区名。在四川省南部。范围大致包括今自贡、泸州、内江、

  • 海剌儿千户所

    明永乐三年 (1405)置,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地区。《明太宗实录》: 永乐三年十月,“设海剌儿千户所,以来朝野人头目把秃等为千百户”。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

  • 鹅桥堡

    清置,属义宁县。在今广西临桂县西。《清一统志·桂林府一》: 鹅桥堡 “在义宁县南十二里。有兵汛守”。

  • 山口铺

    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三十四里山口铺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东安县图:县东北有山口铺。

  • 南当水

    亦名紫溪河。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六十里岩坑水库之渠口河。宋淳熙 《新安志》 卷4休宁县 《水源》: 南当水 “出南当山,东流百五十里,溉田三十二顷”。《明一统志》 卷16徽州府: 南当水 “在休宁县西六十

  • 泸西县

    1917年改广西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泸西县。民国 《云南泸西县地志资料细目调查表册》: “因城西有泸源洞故也。” 1929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南部。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 167

  • 都云 (雲) 桑林独立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独山县北。明初废。

  • 鸿德苑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津城门外。《后汉书·桓帝纪》 载: 永寿元年(155) 六月,“洛水溢,坏鸿德苑”。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