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观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清《塔子沟纪略》卷7:“天成观在大城子之东。康熙六年间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齐庙三间,东西十阎君殿六间,关帝殿三间。嗣经道徒夏阳春、徒孙蒙古傅来正先后募建增修,因之楼阁殿堂规模宏敞,屋宇焕然,迄于今犹足为边地寺院之巨擘焉。”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清《塔子沟纪略》卷7:“天成观在大城子之东。康熙六年间道士夏一振募建天齐庙三间,东西十阎君殿六间,关帝殿三间。嗣经道徒夏阳春、徒孙蒙古傅来正先后募建增修,因之楼阁殿堂规模宏敞,屋宇焕然,迄于今犹足为边地寺院之巨擘焉。”
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三国志·魏书·邴原传》: 东汉末,“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即此。
唐渤海国置,为长岭府治。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西南山城镇。一说在今吉林桦甸市南苏密城。辖境约当今吉林桦甸、梅河口市一带。辽废。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桦甸市南苏密沟(或说治今海龙西南山城镇),为长岭府治。辽
亦名瓠丘、阳狐、阳胡城。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水经·河水注》:“清水又东南径阳壶城东,即垣县之壶丘亭。”即“阳胡城”。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四十二里平景乡。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新城县图:东北有平景村。
战国卫邑,后入赵。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战国策·秦策四》:“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史记·赵世家》:敬侯四年(前383)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即此。古
①又名同孝山。在今江苏铜山县西二十五里夹河乡闸口村。《水经·获水注》: “获水又东径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石为之,高十余丈,广百许步,经十余坟,悉石也。” 《明一统志·徐州》: 楚王山
唐仪凤三年 (678) 置,属鄯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上元间陷于吐蕃。古县名。唐仪凤三年(678年)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属鄯州。上元后地入吐蕃,县废。
①即太湖山。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作“大湖山”。②一作太湖山。在今福建闽清县东。《方舆纪要》卷96闽清县:大湖山“在县东十里。山椒有湖,约半里许”。③在今湖北崇阳县南,与江西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
明置,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塘港。《方舆纪要》 卷77钟祥县: 塘港关在 “府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