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阜
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亦曰大崮。一名货郎阜。祊水发源于此。”
在今山东费县西南百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亦曰大崮。一名货郎阜。祊水发源于此。”
在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地理志》:代州繁畤县有大石寨。即此。即今山西省应县东南大石口。《宋史·地理志》:代州繁畤“有繁畤、茹越、大石、义兴冶、宝兴军、瓶形、梅回、麻谷八寨”,即此。金
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近山阴县界。《晋书·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一年 (396),“自率大众出参合,凿山开道,次于猎岭”。《方舆纪要》 卷40代州: 猎岭 “ 《志》 云,山本名腊岭,后魏都平城,常猎
即达木蒙古。在今西藏当雄县。清松筠《丁巳秋阅哈·达木观兵》 诗注:“达木系草地,所居官兵本青海蒙古,初青海厄鲁特固什汗剿灭藏巴第巴,因留兵二千余住此护卫达赖、班禅。后固什汗曾孙拉藏汗于康熙年间被准噶尔
①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分庐江郡置,属豫州。治所在安风县(今安徽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金寨、霍邱二县大部及河南灌河流城。东晋末废。②南朝宋末复置,治所在安丰县(今霍邱县西南二十里)。辖境
本吐蕃十六城之一,分铁桥东城与铁桥西城。唐贞元十年 (794) 南诏破吐蕃后,斩断铁桥,保留铁桥西城,为铁桥节度驻地。铁桥东城在今云南中甸县西南隅,金沙江东岸春读北十里。铁桥西城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
在今陕西洋县东北二十里。亦曰兴势阪。山形如盆,外甚险,中有大谷。《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即此。古山名。又称兴势阪。在今陕
即今山东桓台县西新城镇。《元史·地理志》 新城县: “本长山县驿台,太宗在潜,以人民完聚”,创置为县。元于钦 《齐乘》 卷3: “本长山县之驿台镇”,元时置县。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南六十五里马宁圩。明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怀集县西北部。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宁圩,人口1020。相传明洪武年间称马营,即拴马匹的地方。清改马凝,1920年改为马
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南二十五里飞鲤河(旧名苏大溪)上。《清一统志·广德州》:飞鲤桥“在建平县西南二十五里。明嘉靖中建”。明嘉靖《建平县志》:飞鲤桥“俗传运木架桥时,有鲤跃木上,因名”。
秦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西汉改为蒲反县。东汉复为蒲坂县。北魏为河东郡及泰州治。北周为蒲州治。隋属蒲州,开皇十六年 (596) 移治蒲州镇东,大业二年 (606)废。古县名。坂,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