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桥

大桥

即今江西樟树市东大桥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清江县东北有大桥墟。


集镇名。(1)在安徽省定远县东南部、池河南岸。大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800。因河上曾建有大木板桥得名。有农产品加工、轮窑等厂和茶林场。定大公路终点。境内三官集有秦东城县城遗址。(2)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北部。属纸坊街道办事处。人口4000。为原大桥镇人民政府驻地。该地原有石拱桥称大桥,故名。主产稻,盛产桃。养殖业较盛。有食品饮料、机修、砖瓦、采石炼灰等厂。京广铁路、107国道、纸武公路经此。(3)又称桥市。在湖南省蓝山县南部、深水上游东岸。大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0。集镇北原有大石桥跨越深水,桥头建有凉亭和石牌坊,因名大桥。“东指百粤,北控湘南”,地当要冲。明代曾在此设大桥巡检司,与毛俊、甘溪并称蓝山县乡隅“三司”。主产稻,并产茶叶、香菇、药材及竹木、松香。有五金、农机修配、竹木加工、粮食加工等厂。有集市,为蓝山、江华、连州三县市交界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县城。(4)在云南省石屏县西北部、大桥河南岸。大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40。原名高家营,清同治年间在村旁木果河上建三孔石拱桥,改名大桥,木果河亦改称大桥河。产稻、玉米、甘蔗等。有木材加工、制糖等厂及碾米、饲料加工、竹器编织等业。杨鸡公路经此。(5)在云南省会泽县北部、跃进水库堤坝北坡。大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520。以先前村南小河上有一木桥而名。今桥已没入水库。产马铃薯、玉米、麦类、烤烟等。有汽车站、林场。昆水公路、寻迤公路经此,为大巧公路起点。


猜你喜欢

  • 敲嚣津

    一作碻磝津。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上。南岸为敲嚣城。南北朝时代为军事要地。东晋太元中谢玄、义熙中刘裕、南朝宋元嘉北伐皆曾驻军镇守。《元和志》 卷10卢县: “碻磝津在县北 一里。后魏于此置关,名济州

  • 卜奎

    亦作卜魁。即齐齐哈尔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市旧城区。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齐齐哈尔,屯名,在今城西南十余里,城所在号卜奎。相传筑城议在齐齐哈尔,既以中隔嫩江不便,改今地,故齐齐哈尔虽以名城,而卜奎

  • 尚安郡

    亦作上安郡。西魏改武进郡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 (今四川南坪县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废。

  • 玛喇巴什城

    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在今新疆巴楚县西南阿克萨克马热勒。光绪八年(1882)置玛喇巴什厅于此。

  • 俺都城

    在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方舆纪要》卷65: 俺都城 “在哈烈东。又有淮八剌墨等城皆隶焉”。

  • 涣水

    又名浍水、 水。 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狼汤渠水东南流经杞县、睢县、柘城,南入安徽境,经亳州市东北、河南永城县南、安徽宿县、固镇,至五河县南入淮水。今上流已湮。下流在安徽境内者即今之浍河。

  • 达木永隆山

    即今西藏东部之怒山。《清一统志·西藏》:达木永隆山“在匝坐里冈城东南六十里”。

  • 嵛山

    ①一名大嵛山。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清一统志·福宁府》: 嵛山 “在霞浦县东南海中。山高而中坳,形似钵盂,旧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饶,居民稠密。明洪武间,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尽徙其民于内地,

  • 李自成墓

    在今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下牛迹岭。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陕西米脂人。大顺永昌二年(1645)初夏,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因形势逆转,征途受阻,即取道九宫山转战江西,不意在山下李

  • 即郐。在今河南新密市东七十里古城角寨村。或说在新郑市附近。《毛诗·国风·桧谱》: 郑玄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古国名。即“郐”。《诗经》有《桧风》。西周、春秋之际灭于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