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明寺

大明寺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舆地纪胜》卷37扬州:“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相传寺建于南朝宋大明间,故名。唐高僧鉴真大师居住和讲学于此。今寺为清同治年间建。鉴真为扬州人,东渡日本传教,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1963年鉴真圆寂一千二百周年时,在寺内建鉴真纪念堂。

②北宋建,在今河南济源市南十二里。元代所建中佛殿、明代建筑前后佛殿、左右配殿及山门等至今犹存。


(1)在江苏省扬州市西北蜀岗中峰上,东邻观音山。建于南朝刘宋大明鉴真纪念堂内景年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年)曾在寺内建栖灵塔,又称栖灵寺。唐会昌三年(843年)塔毁,仍为大明寺。清康熙时讳“大明”二字,复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1980年复改大明寺。曾为唐高僧鉴真居住和讲学之地。现寺为清同治年间重建。寺前是三间三楼的牌楼,向北是山门(内有天王像),院正北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前为三大佛,背后为海岛,塑观音等群像,两旁为十八罗汉像。大殿东侧为东苑,后有晴空阁,现为鉴真和尚东渡事迹陈列室。1973年建鉴真纪念堂。(2)在今山东省济南市旧城北。《水经注》:泺水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侧面湖,即此。

大明寺


猜你喜欢

  • 光武台

    在今河南项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7项城县:光武台“在县(按指今县南老城)西北二十里。光武幸南顿时所筑”。

  • 海奇山

    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北,为天山支脉。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2: 毕底尔河 “河之北岸二百里为大山,自西而东绵亘不绝,自毕底尔卡伦北曰海奇山,又东曰色勒克塔什山……又东曰哈沙拉伊山,与阿克苏界,统名曰贡

  • 庐陵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北三里。《元和志》卷28:庐陵县“因庐水为名”。西汉属豫章郡。东汉兴平元年(194)改名高昌县。南朝梁废入石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复改石阳县为庐陵县,为吉州治。

  • 天蓬洞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北。一说在今兴文县东北。《明史·朱燮元传》:天启三年(1623)讨奢崇明之乱,“连拔麻塘坎、观音庵、天蓬洞诸砦”。即此。

  • 三钩镇

    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寰宇记》卷148夔州:三钩镇“在州(今白帝城)东三里。铁锁断江,山横江逗张两岸,造舟为梁,拖战床于上,以御寇为镇,居数溪之会,故曰三钩。唐武德二年度”。《方舆纪要》卷69奉节县:三

  • 卧龙岩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1黔阳县: “卧龙岩在县 (治今黔城镇) 南四十里。旁即诸葛古城。有洞深数里,石壁如垣,泉涌不竭。相传武侯驻兵处也。”

  • 甘都堂堡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甘都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9:“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地势宽广,咫尺黄河,生番出没,议筑土城,周一百七十六丈,高二丈二尺,东西二门,次年工竣。”

  • 春秋时越邑,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二十八里白杜乡。《国语·越语上》: 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即此。秦置鄞县。春秋越地。在今浙江省奉化市东北白杜。属会稽郡。春秋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即此。秦置县。

  • 岭东营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为楚粤交界要隘。《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岭东营 “嘉庆二十年设,以提标前营守备移驻”。

  • 清江县

    ①隋开皇初置,为江州治。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县境。大业初废。②隋开皇三年 (583) 改龙求县置,属翼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十八年 (598) 改为翼水县。③隋开皇五年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