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岘山

大岘山

①亦名赤焰山。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十三里。《寰宇记》卷124和州含山县:“郦道元注《水经》云:滁水东经大岘山,西北流径大岘亭,即此山也。”《宋书·鲁爽传》:孝建元年(454),鲁爽反,“遣左将军薛安都步骑为前驱,别遣水军入渊,分路并会。安都进次大岘”。即此。

②在今山东沂水县北。《水经·沭水注》:岘水“北出大岘山”。《宋书·武帝纪》:“慕容超闻王师将至,其大将公孙五楼说超:‘宜断据大岘。’”《魏书·刁雍传》:雍谓叔孙建曰,“大岘已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元于钦《齐乘》卷1:大岘山“即穆陵关也……大弁东南即大岘也。其山峻狭仅容一轨,故为齐南天险”。


古山名。(1)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其西有小岘山,两山相对,扼淮南要路,六朝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宋孝建初,豫州刺史鲁爽反,屯军大岘;陈太建五年(573年)北伐,败北齐军于大岘。皆即此。(2)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山势陡峭,路极难行。《魏书·刁雍传》:“大岘已南,处处狭隘,不得方轨。”上有穆陵关。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刘裕伐南燕经此。


猜你喜欢

  • 我罗城

    在今甘肃平凉市北。《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东晋义熙五年(409),“勃勃又攻(姚)兴将金洛生于黄石固,弥姐豪地于我罗城, 皆拔之”。即此。《清一统志·平凉府二》:“黄石即百泉废县,我罗城在黄石东。”在

  • 滚卓克宗

    即贡觉宗。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清一统志·西藏》 喀木诸城: 滚卓克宗城 “在巴塘城北二百八十里”。

  • 方山戍

    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水经·江水注》:垂山水“又南径方山戍西”。

  • 五里牌墟

    即今湖南郴县北五十余里五里牌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郴州图:州北有五里牌墟。

  • 八刺忽

    元北境部族,又译八里灰、八儿忽、八立浑、巴儿忽等。居地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侧巴尔古津河流域。元太祖先世曾避难于此地。 《马可波罗行记》载其民隶属大汗,其地所产鹰隼甚有名,元世祖曾遣人取之来贡。

  • 宜春台 (臺)

    在今江西宜春市城东南隅山上,为全市最高点。《寰宇记》 卷109袁州宜春县: 宜春台“在县东南隅。《城冢记》,汉宜春侯刘成于城中立五台,其最胜者为宜春。高五十余丈,植桃李以万计”。《方舆纪要》 卷87袁

  • 桐城

    福建泉州市的别称。因筑城时环城皆植刺桐,故号桐城。又作刺桐城。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因城内多植刺桐树,故名。

  • 扶黎县

    亦作扶犁县。即夫黎县。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后汉后·鲜卑传》:元初二年(115),鲜卑“夏攻扶黎营,杀长史”。李贤注:“扶黎,县,属辽东属国,故城在今营州东南。”古县名。东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属

  • 广顺关

    一名南关。又称靖安关。明置,属三万卫。即今辽宁开原市东貂皮屯。《方舆纪要》卷37安东卫“镇北关”条下:“广顺关在卫东六十九里,靖安堡东。嘉靖中,海西族分道款关, 因以镇北曰北关,广顺曰南关。”清初废。

  • 卑羽山

    即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危山。《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