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凉山

大凉山

亦名凉山。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为大雪山之分支,金沙江与马边河的分水岭。呈南—北走向,海拔2000—4500米。以黄茅埂为界,西为大凉山,东为小凉山,总名曰凉山。《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凉山“在都司城东一百三十里。群峰嵯峨,四时多寒”。


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大明一统志》:凉山“在都司城东一百三十里。群峰嵯峨,四时多寒”。大雪山东南分支。近南北走向。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以上,主峰黄茅埂,海拔3961米。其东为小凉山,西为大凉山。广义的大凉山为大、小凉山的总称。山峰陡峻。山林间有珍稀动物大、小熊猫及金丝猴,主要树种有冷杉、铁杉、云南松等。辟有美姑大风顶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为彝族的最大聚居区。


猜你喜欢

  • 下苏阿

    在今四川巴塘县南苏哇龙乡。清雍正七年(1729)置下苏阿土百户。

  • 黄潭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东南。《宋史·河渠七》: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监察御史都民望言: 荆南江陵县东三十里,沿江北岸古堤一处,地名黄潭。建炎间邑官开决,放入江水,设以为险阻

  • 格垒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格垒咀村。《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 格垒在 “县南十二里冈上。《旧志》:冈东临汉水。汉末刘表将李氏甚富,有奴仆数百,立垒保此”。

  • 下灌墟

    古名下观。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二十八里下灌乡。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克江华、永明两城后,东进与主力军会师于此。咸丰五年(1855),天地会军焦三、许月桂、李石保、王大才等乘雾袭击清军赵永年部,

  • 阆南县

    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县析置,治水观音 (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以在阆中之南而得名。1935年4月废。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阆中县南部嘉陵江以东水观地区及仪陇县一部析置

  • 盛家糠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南二十六里盛糠镇。清有把总驻守。

  • 广宁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清康熙三年改置广宁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东都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广宁县。

  • 二疏城

    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寰宇记》卷23承县:“汉疏广墓在县东四十里。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汉疏受墓在县东四十二里。”元于钦《齐乘》卷4:二疏宅在“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里,土人指以为宅

  • 故道郡

    即固道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北。《水经·漾水注》: 尚婆水 “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魏故道郡治也”。

  • 阳管镇

    北宋置,属穰县。即今河南镇平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