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山
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舆地纪胜》卷38真州: 城子山 “在州北。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方舆纪要》 卷23仪真县: 城子山在 “县北六里。山形如城。魏文帝筑乐游台,立马赋诗于此”。
②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钟祥县: 城子山 “在府东南百四十里。上有土城,亦昔时保聚处”。《清一统志·安陆府》: 城子山 “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绝顶方池数顷,四面悬崖峭壁,惟一径可登。上有古城基。又京山县东二十里,亦有城子山,其上亦有古城”。
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舆地纪胜》卷38真州: 城子山 “在州北。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方舆纪要》 卷23仪真县: 城子山在 “县北六里。山形如城。魏文帝筑乐游台,立马赋诗于此”。
②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7安陆府钟祥县: 城子山 “在府东南百四十里。上有土城,亦昔时保聚处”。《清一统志·安陆府》: 城子山 “在钟祥县东北一百里。绝顶方池数顷,四面悬崖峭壁,惟一径可登。上有古城基。又京山县东二十里,亦有城子山,其上亦有古城”。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北十里安宫村。北魏太平真君中于此置洛川县。隋开皇三年 (583) 洛川县徙治今县东北旧县镇。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七十里黄河北岸。明置巡司于此。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黄河北岸。明代为黄河渡口之一,置巡检司戍守。
在今湖南花垣县东南九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上高岩“倚山临水,磴道陡险。永绥(今花垣县境)之粮旧皆在此贮仓”。清乾隆征苗时贮粮于此。
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清一统志·通府》:洒鱼河“在恩安县西四十里。发源马鞍山,汇昭通诸水,过大关,入金沙江”。
即今江苏无锡市北三十里堰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无锡县图: 西北有堰桥 (镇)。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无锡县北有 “堰桥镇”。并记: “堰桥距治三十里,北界江阴县,商业最繁盛。”在江苏省无
西汉置,为上郡属国都尉治。治所在今陕西榆林市北。《水经·河水注》:“县因处龟兹降胡著称。”《后汉书·张奂传》:永寿元年(155),安定属国都尉“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门内小仓山。本隋氏之园,清袁枚隐于此,改名随园。今已废。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扇子岩下。南宋陆游《入蜀记》: 过扇子峡 “登虾蟆碚,《水品》 所载第四泉是也。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而背脊皰处尤逼真。造物之巧有如此者。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
元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后废。《元史·百官志》作必呈万户府。元置,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必里千户所。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北二十五里,北接宣州市界。《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条下: 通灵峰 “南去县二十五里。上有鸡冠石,绝顶宽平,泉出龙湫,下为溪流环绕,与旗鼓诸山,并为县北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