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均州

均州

①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恒州置,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均水一带。北周天和二年(567)废。

②隋开皇五年(585)改丰州置,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寰宇记》卷143均州:“因界内均水为名。”大业初废。唐武德复置,显庆四年(659)移治今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东旧均县城。天宝初改为武当郡,乾元初复为均州。辖境约当今湖北丹江口、十堰二市和郧县地。元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1912年改为均县。


隋开皇初置,治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以境内均水为名。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当郡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八年复置,仍治武当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十堰、郧县、郧西、丹江口等市县西北部及陕西省白河县等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当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均州。属山南东道。其后辖境渐小。两宋属京西南路。元属襄阳路。明、清不辖县,属襄阳府。1912年改为均县。


猜你喜欢

  • 马场垣遗址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北濒湟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三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悬山岙 (嶴)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清顺治十七年(1660),张煌言抗清失败,结茆悬山岙,康熙三年(1664)被俘。

  • 支塘镇

    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支塘镇。南朝梁置兴国县于此。《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常熟县:“元末张士诚开浚白茅,因故址筑城,周五里,曰支塘城。今为支塘市,城址犹存, 自昔为戍守处。”在江苏省常熟市东部,白茆塘、盐

  • 高宛

    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乡。《战国策·齐策一》: 田忌为齐将,“孙子谓田忌曰:‘重踵高宛’”。指此。古邑名。战国齐邑。即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镇。《战国策·齐策》:孙子曰:“军重踵高宛。”即此。

  • 浮?山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 《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 浮��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 高出众山”。

  • 思宁县

    南齐置,属马门郡。治所疑在今广西博白县境。后废。

  • ?渠

    西汉武帝时凿。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另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扶风县西。《汉书·沟洫志》 师古引如淳曰:“��音韦,水出韦谷”,因名。同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ᖡ

  • 留智庙镇

    即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清一统志·河间府二》: 留智社 “在景州南三十里。元蓨尹吕思城尝行田至此,劝化社民”。在河北省景县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留智庙,人口2660。该村

  • 那木干

    清藩属浩罕属城。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乾隆《西域图志》卷45:那木干“在玛尔噶朗城西北八十里,霍罕城东北八十里,南滨那林河”。乾隆二十四年(1759)归附于清。光绪二年(1876)为沙俄吞并。

  • 荟福寺

    俗称东大庙。又名巴尔斯庙。清圣祖玄烨三女荣宪公主于康熙四十五年 (1706) 建,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 (驻地大坂镇)。占地7100平方米。初名巴尔斯 (虎) 庙,后改名荟福寺。原有建筑大门、前殿、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