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伯特
即 “土伯特” 的异译。指西藏及其附近地区。为西藏之别称。又作图白忒、退摆特。为唐代吐蕃之音变。近代外语中对西藏之称谓为Tibet,The-bet,Tobut等源此。
清代西藏之别称。又作土伯特、退摆特或图白忒,是唐代吐蕃的音变。近代外语中对西藏的称谓如Tibet、Thebet、Tobut等即源于此。
即 “土伯特” 的异译。指西藏及其附近地区。为西藏之别称。又作图白忒、退摆特。为唐代吐蕃之音变。近代外语中对西藏之称谓为Tibet,The-bet,Tobut等源此。
清代西藏之别称。又作土伯特、退摆特或图白忒,是唐代吐蕃的音变。近代外语中对西藏的称谓如Tibet、Thebet、Tobut等即源于此。
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渡坡在大方东南。《志》云,渡六归河至比渡坡,趋以列箐,道险隘。”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大定府:比渡坡“在城东南五十五里,渡六归河而赴以列箐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三十五里。 《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厂头“相传为韩世忠屯兵处”。
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弋阳郡。治所在安丰故城(今河南固始县东南)。后为边城郡治。大明八年(464)又属弋阳郡,后复为边城郡治。北魏改为期思县。南朝陈复为边城县。隋开皇初又改为期思县。南朝宋
1930年收回威海卫后设置,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治所即今山东威海市。1938年为日军侵占。1930年置,治今山东省威海市城区。1938年为日军侵占。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设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县级)。1
隋置,属舂陵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八里清潭镇。唐武德五年 (622) 废。古县名。隋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舂陵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废。
在今四川开江县北。《清一统志·绥定府一》:方城砦“在新宁县北三十里。四方璧立如城。明正德中,居民避寇于此,得免者数千人”。
又作锡尔特台。清雍正十年(1732)置,在今黑龙江省甘南县东南音河西岸。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2:齐齐哈尔西北至呼伦贝尔驿站有“西勒图”。
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金史·世纪》: “ (昭祖) 还经仆燕水。仆燕,汉语恶疮也。昭祖恶其地名,虽已困惫,不肯止。行至姑里甸,得疾。迨夜,寝于村舍。……是夕卒。” 即此。
在今广东徐闻县西迈陈镇。《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东场镇“在县西南海滨,有巡司。《志》云:洪武初,置于迈谷村。二十七年迁于东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东南部、大风江北岸。面积187平方千米。
唐末置,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八十五里。《资治通鉴》: 五代唐长兴元年 (930) 十月,“ (董璋) 东川兵陷征、合、巴、蓬、果五州”。胡三省注: “遍考隋、唐 《地理志》、《五代职方考》、《元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