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甲镇

四甲镇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三十四里四甲镇。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东“八十里曰四甲镇”。


在江苏省海门市中西部、三余竖河与老运河两岸。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四甲,人口 8500。初名四甲坝,旧以“甲”为划分地域计段名称,因处第四甲,故名。1949年为四甲区属镇,1957年与德安、新生、保田、同心四乡合置四甲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2000年国强镇并入。产玉米、棉花、小麦、豆类、油菜籽、蚕茧等。有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厂。青掘等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都庞岭

    五岭之一。又名永明岭、揭阳岭。在今湖南省与广西交界处。最高峰韭菜岭在湖南江永县西北,海拔2009米。《水经·钟水注》: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又称揭扬岭。南岭组成部分。在湖南省南部和广

  • 大云院

    俗称石灰寺。在今山西平顺县城西北四十六里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建寺外七宝塔。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

  • 金堂山

    亦名金台山、金堂峡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新都县“有金堂山,水通于巴”。《元和志》 卷31金堂县:“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

  • 大溶江镇

    亦作大融江铺。即今广西兴安县西南六十里溶江镇。明万历《广西通志》兴安县图:西南有大溶江巡司。清雍正《广西通志》卷20兴安县:“白竹铺十五里至大融江铺。”

  • 安居店镇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三十二里安居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随州西有安居店镇。

  • 小宁州

    元置,属保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东荔枝乡小宁村(杨柳村)山顶。《元史·地理志》 保宁路:“初领新得、小宁二州。”至元二十年(1283)后废入阆中县。

  • 东路中左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巴颜特热木。

  • 思贤苑

    西汉都城长安苑囿。故址不详。《三辅黄图》 卷4载: “思贤苑,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室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

  • 八儿真

    亦作巴耳赤邗。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东南奇伊利一带。《元史·太祖本纪》:十六年(1223),“皇子术赤攻养吉干、八儿真等城,并下之”。

  • 兴和县

    1912年改兴和厅置,后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兴和县。1928年划归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邻接河北、山西两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3499 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