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溃山
亦作四璝山、四隤山。又名四马山。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与安徽和县接界。《寰宇记》卷124和州乌江县:“四溃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项羽既败于垓下,东走至东城,所从唯二十八骑,汉兵追者数千,羽乃引骑因四溃山而为圆阵,即此山也。”《舆地纪胜》卷48和州:四璝山“在乌江县西北三十里。直阴陵山……今山石上有走马足痕”。《汉书·项籍传》:垓下之战项羽大败,东走东城,“于是引其骑因四陨山,而为圜陈外向,汉骑围之数重”。即此。
亦作四璝山、四隤山。又名四马山。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与安徽和县接界。《寰宇记》卷124和州乌江县:“四溃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项羽既败于垓下,东走至东城,所从唯二十八骑,汉兵追者数千,羽乃引骑因四溃山而为圆阵,即此山也。”《舆地纪胜》卷48和州:四璝山“在乌江县西北三十里。直阴陵山……今山石上有走马足痕”。《汉书·项籍传》:垓下之战项羽大败,东走东城,“于是引其骑因四陨山,而为圜陈外向,汉骑围之数重”。即此。
明景泰二年 (1451) 置,属万全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南。
又名郖津渡。在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五里陌南镇南,黄河渡口。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西部之晋卿岛。清宣统元年(1909)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军舰伏波号命名为伏波岛。1935年公布名称为都兰莽岛。1947年改名晋卿岛。
在今陕西略阳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6略阳县“玉女山”条下:八渡山“山下水流环绕,可渡凡八处,因名”。
即今辽宁朝阳县西南一百六十里六家子镇。《清史稿·地理志》:朝阳府朝阳县有六家子镇。
①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六十里万古镇。清道光《大足县志》卷2:万古场“在县东八十里”。②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燕窝镇。清光绪《合州志》卷4:万古场“距城一百六十里”。
隋开皇九年(589)改电白郡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大业初属高凉郡。唐武德初属高州,天宝初属高凉郡,乾元初属高州。大历十一年(776)为高州治。北宋景德元年(1004)
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二马营村。《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下马营堡“在宁化所北三十里,又北七十里即宁武关也”。
北宋置,属曲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白龙江西岸。《清一统志·龙安府》:方维故城“在平武县东北。……《县志》:方维城在今县东二百二十里”。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升耒阳县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即今湖南耒阳市。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耒阳县。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耒阳县置,治今湖南省耒阳市。属湖南道。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耒阳市一带。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