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县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分长沙、湘潭两县置,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治所在潭州城 (今湖南长沙市)。元为天临路治。明、清为长沙府治,清又为湖南省会。1912年并入长沙县。
古旧县名。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析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二乡置,治今湖南省长沙市,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元先后同为潭州路、天临路及湖南道宣慰司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长沙县,十三年复置。与长沙县同为长沙府治。清沿袭不改。1912年并入长沙县。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分长沙、湘潭两县置,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治所在潭州城 (今湖南长沙市)。元为天临路治。明、清为长沙府治,清又为湖南省会。1912年并入长沙县。
古旧县名。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析长沙县五乡、湘潭县二乡置,治今湖南省长沙市,与长沙县同为潭州治。元先后同为潭州路、天临路及湖南道宣慰司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长沙县,十三年复置。与长沙县同为长沙府治。清沿袭不改。1912年并入长沙县。
即虞塘市之讹。今湖南湘乡市西南虞塘镇。明置巡司于此。
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九江郡。西晋属淮南郡。南朝宋废。北魏复置,为下蔡郡治。南朝梁为汴州治。隋属汝阴郡。唐属颍州。五代周显德四年(957)为寿州治。北宋为寿春府治。金为
唐、五代、两宋、元及明初对今西藏地方的汉译称,亦是对当时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藏语称西藏地方为“番”,或说即《后汉书·西羌传》所称之“发”羌故地。《大唐西域记》卷4等唐初史籍译称“吐(土)蕃 (番)”,
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羚羊洞在司 (治今县西南官厅) 北。中产矿炼银。其高耸处,有羚羊飞石层积,人不可到。”
亦作乌固诺尔。即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南乌固诺尔站。《清史稿·地理志》:呼伦直隶厅有“乌古诺尔”车站,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
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会昌四年 (844),官军讨泽潞叛帅刘稹,降将高文端言: “固镇寨四崖悬绝,势不可攻。” 即此。
①又名历山、舜柯山。即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清光绪 《无锡金匮县志》 卷2: “舜山一名历山,山下为历村,或云上有舜田,不种而禾,岁恒产一、二穗。又有舜井。其西为柯山,两山连而其峰相望,土人合名之曰舜
在今甘肃清水县东。《资治通鉴》: 唐大历八年 (773) 十月,吐蕃入侵,盐州刺史李国臣 “引兵趣秦原”。即此。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唐大历八年(773年),李国臣进攻吐蕃,曾率军至此。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96长乐县:元祐港“宋元祐中,(县)令袁正规以县境田多洼下,因凿港以道溢水,流通漳港,以入于海,因名”。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城步县:生风洞“石路九曲,而进中宽平,容数百人。《志》云,县北有二十六峰,洞壑皆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