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之向阳河。源出县西北四十里岭底村附近,东南流入禺门河。《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向阳水“一名悬泉水。源出向阳峡,下流合于原公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之向阳河。源出县西北四十里岭底村附近,东南流入禺门河。《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向阳水“一名悬泉水。源出向阳峡,下流合于原公水”。
一名光明岩。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上,为观宝光 (佛光) 处。南宋范成大《吴船录》: “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谌,观者各自见其形……食顷,光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治所在晋兴县 (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乐都县以东、甘肃兰州市以西黄河湟水两岸地区。北魏废。②东晋大兴元年 (318) 分郁林郡置
即今河北东光县东南二十八里秦村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9东光县图: 东南有秦村。在河北省东光县东南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秦村,人口5000。始有秦姓定居,故名。1956年设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潞城县北。《左传》: 僖公二年 (658),“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古邑名。春秋晋邑。以出美玉称著,在今山西省潞城市北。《左传》僖公二年(前658年):“晋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春秋》: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左传》: 晋“作王宫于践土”。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旧名大定淀,金大定二十年(1180)改名长春淀。《方舆纪要》卷17滦州:长春淀“在废石城县西。《志》云:在州西南百二十里”。
1914年改安化县置,属甘肃泾原道。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旧县名。1914年改安化县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庆城镇。先后属陇东道、泾原道。1929年移治西峰,1940年复迁今庆城镇。1
北宋咸平元年(998)置,属镇戎军。即今宁夏固原县南开城乡。金属镇戎州。元置开成府及开成县于此。北宋咸平元年(998年)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南开城。建炎四年(1130年)入金。元至元十年(12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卷36延川县: 青眉山,“耆老云,后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
在今安徽望江县东。《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周何山 “在县东一里。《志》 云: 周瑜及何无忌皆曾驻军于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