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阳县

合阳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西汉改为郃阳县。

②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冀氏郡。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境。北齐废。


(1)古县名。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治今山西省古县东北;一说今安泽县西南。属冀氏郡。北齐废入冀氏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东部、黄河以西、大浴河以东,与山西省为邻。属渭南市。面积 1227 平方千米。人口43.2万。辖1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魏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筑合阳邑(今县东里村),因位于合水(今名金水沟)北岸,故名。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置合阳县。西汉改置郃阳县,属左冯翊。西晋后废郃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于今百良镇东宫城置宫城县,于今良石村置五泉县,属澄城郡。太和二十年(496年)于故址复置郃阳县,属华山郡。北周废五泉入澄城,废宫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治迁今址,属冯翊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析东部地于今洽川镇夏阳村设河西县,兼置西韩州;八年西韩州迁往韩城县。贞观八年(634年)与郃阳同属同州。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县为夏阳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夏阳入郃阳县,属同州。元、明因之。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同州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8年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2月属大荔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陕西省。1958年并入韩城县,1961年复设。1964年因郃字生僻,改为合阳县。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地处关中盆地东北部、黄龙山南坡。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为主,是省棉花主要产区之一。工业有煤炭、水泥、农机、陶瓷、电容器等。侯西铁路和西禹公路经此。古迹有寿圣寺塔、玄武青石殿、梁山千佛洞石窟。


猜你喜欢

  • 也烈赞城

    即今俄罗斯莫斯科东南梁赞。《元史·宪宗纪》:蒙哥“复与诸王拔都征斡罗思部,至也烈赞城,躬自搏战,破之”。

  • 多田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四十五里。贞观八年(634)属费州。《旧唐书·地理志》 多田县:“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武德中置,治今贵州省思南

  • 马头戍

    南朝梁置,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魏书·高祖纪》:太和四年(480),“陇西公元琛等攻克萧道成马头戍”。即此。(1)在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梁天监五年(506年)攻取北魏合肥,北魏军队守寿阳,于马头

  • 西零丁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西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零丁礁。1947年改名西礁。

  • 阗池

    亦名热海、大清池、亦思宽、亦息渴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汉书· 陈汤传》: 西汉建昭三年 (前36),汤率军讨郅支单于,“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 呼玛尔卡伦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南胡通镇。后废。

  • 河朔三镇

    亦作河北三镇。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魏博、成德、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广德元年 (763) 平定史朝义,将三镇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 魏博镇辖魏、博、贝、丘、澶、相六州,治所在魏州 (今

  • 毛坝关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毛坝镇。《清一统志·兴安府二》:毛坝关“在紫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任河旁,与汉中府西乡及四川太平厅接界。今设主簿驻此”。

  • 通沟口

    即今吉林集安市。当鸭绿江北岸,隔江即朝鲜境。原属怀仁县。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于此置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改为集安市。

  • 马颈子

    在今四川雷波县西一百里。产银、铅矿。清有千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