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阳县

合阳县

①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西汉改为郃阳县。

②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冀氏郡。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境。北齐废。


(1)古县名。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治今山西省古县东北;一说今安泽县西南。属冀氏郡。北齐废入冀氏县。(2)今县名。在陕西省东部、黄河以西、大浴河以东,与山西省为邻。属渭南市。面积 1227 平方千米。人口43.2万。辖1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战国魏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筑合阳邑(今县东里村),因位于合水(今名金水沟)北岸,故名。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置合阳县。西汉改置郃阳县,属左冯翊。西晋后废郃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于今百良镇东宫城置宫城县,于今良石村置五泉县,属澄城郡。太和二十年(496年)于故址复置郃阳县,属华山郡。北周废五泉入澄城,废宫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治迁今址,属冯翊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析东部地于今洽川镇夏阳村设河西县,兼置西韩州;八年西韩州迁往韩城县。贞观八年(634年)与郃阳同属同州。乾元三年(760年)改河西县为夏阳县。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夏阳入郃阳县,属同州。元、明因之。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同州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8年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12月属大荔分区。1950年属渭南专区,1956年直属陕西省。1958年并入韩城县,1961年复设。1964年因郃字生僻,改为合阳县。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地处关中盆地东北部、黄龙山南坡。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为主,是省棉花主要产区之一。工业有煤炭、水泥、农机、陶瓷、电容器等。侯西铁路和西禹公路经此。古迹有寿圣寺塔、玄武青石殿、梁山千佛洞石窟。


猜你喜欢

  • 长乐县

    ①三国魏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北魏废。隋开皇十年(590)复置,属相州。十八年(598)改为尧城县。②东晋置,为晋昌郡治。治所在王水口(今陕西西乡县东古城子)。北魏延昌三年(514)

  • 鬼门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 临汉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安养县置,属襄阳郡。治所即今湖北襄樊市 (樊城)。贞元二十一年(805) 改置邓城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置,治今湖北省襄樊市北。属襄阳郡。贞元二十一年(8

  • 南召县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析南阳县北部置,属南阳府。治所在南召堡 (今河南南召县东五十六里云阳镇)。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废。雍正十二年 (1734) 复置。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

  • 建德力河

    即今新疆于田县境之克里雅河。《新唐书· 西域传 · 于阗》: “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河之东有汗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

  • 梁乡镇

    金置,属高密县。在今山东胶南市南之古镇营。

  • 梅坪洞

    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梅坪洞 “在县 (今老城镇) 西八十里。石壁高耸,中可容数百人”。

  • 武劳县

    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

  • 八普

    亦作巴补、巴普。西辽属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西南纳伦河北岸。元耶律楚材《西游录》上:八普城“西瓜大者五十斤,长耳(按:指驴)仅负二枚,其味甘凉可爱”。

  • 洪子店

    又名红子店。即今河北平山县西洪子店。《清一统志· 正定府二》: 洪子店巡司 “在平山县西北十里,为山西五台、盂县要路。本朝雍正十二年设巡司驻此”。1946年晋察冀边区置建屏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