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柏县

双柏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双柏县境。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建宁郡。西晋太安二年(303)属益州郡。东晋属晋宁郡。南朝梁末废。产银。1926年改摩刍县复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十八里云龙镇。民国《双柏县沿革志》:“因汉时城内有古柏二株,故以得名。”1962年迁治今双柏县。


在云南省中部。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4043平方千米。人口15.4万。辖1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妥甸镇。西汉置双柏县,治今县南,属益州郡。相传因县衙门前有两棵古柏而得名。东汉末年属建宁郡。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属宁州。南北朝为云南爨氏乌蛮耕牧地。唐初属昆州,南诏为银生节度地。宋大理时名摩刍,属威楚府。蒙古立摩刍千户所和��嘉千户所,属威楚万户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治今县北云龙镇。又改��嘉千户所为��嘉县,治今县西南,仍隶威楚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进入云南,仍名南安州,与��嘉县并隶属楚雄府。清代仍名南安州,康熙八年(1669年)裁��嘉县为罗甸里,属南安州。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嘉州判,治理��嘉。1913年改州为县。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1914年易名摩刍县。1929年恢复汉时双柏县名,治今县东南云龙镇。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属楚雄州。1961年迁治小庙河公社,1963年县城迁至妥甸。大部属中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甘蔗、花生等。土产香菌、木耳、核桃、茶叶。矿产有煤、银、铜、铅、锌、石棉、云母等。特产“妥甸酱油”。始于明代,久负盛名。工业有木材加工、林化产品、食品、酿酒、皮革、建材、机械制造等。国道226线、省道妥三线经过县城。民间彝族虎文化源远流长,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舞、花鼓舞别具一格。城南小庙河水库东畔建有“省级南安森林公园”,园内有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爱新水

    金称按出虎水,清称阿勒楚喀河。即今黑龙江省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史·地理志》: “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 金朝以金为爱新,故有此称。

  • 定跨桥

    在今江苏苏州市临顿路中段、悬桥巷西端。《吴地记》 曰: “定跨桥,阖闾于行苑内置,游赏之处。基址见存。”

  • 大泽矶社

    一名武洛社。在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旗山镇西南约六里武鹿。为高山族平埔人社名。清康熙间高拱乾《台湾府志》卷2:大泽机社“离府治三百二十里”。

  • 毛尔盖

    即今四川松潘县西毛尔盖乡(上八寨)。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此,中共中央在乡北索花寺(毛儿盖寺院)召开政治局会议,继续批判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抗日,史称“毛尔盖会议

  • 朱家口集

    一名朱口镇。即今河南太康县东朱口镇。明嘉靖《太康县志》卷1《集店》:“朱家口集,东北三十里。”

  • 文阳县

    ①唐置,为长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南定附近。天宝初为文杨郡治,乾元初复为长州治。后废。②唐置,属羁縻棠州。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西北班梳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越南南定省南定附近。为长州治。五代

  • 首垣

    战国时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十四里。《战国策·韩三》: 韩侈谓秦王,“进齐、宋之兵至首垣,远薄梁郭”。又 《史记·赵世家》: 赵肃侯七年 (前343),“公子刻攻魏首垣”。即此。秦置长垣县。古邑名。

  • 平广县

    即平武县。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川镇。《晋书·地理志》误作“平广县”。

  • 前山市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前山镇。清宣统 《徐闻县志》 卷1: 前山市在 “县东九十里”。

  • 晋宁州

    ①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治所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宋大理废为阳城堡部。元至元十二年 (1275) 复为晋宁州,属中庆路。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废为晋宁县。②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