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厌次县

厌次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陵县东北神头镇。相传秦始皇东游,厌气于此,故名。汉高帝六年(前201)封功臣爰类为侯邑。不久改富平县,属平原郡。东汉明帝复改厌次县,移治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西晋属乐陵国, 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三十五里)。北魏属乐陵郡。北齐废。

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四十里先棣州。大业初属渤海郡。唐为棣州治。五代梁徙治南旧州城(今惠民县东南五十余里)。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随州徙八方寺(今山东惠民县)。明洪武元年(1368)省厌次县入州。


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东省陵县东北神头镇;一说治今惠民县东桑落墅,东汉始移治桑落墅。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功臣爰类为厌次侯,即此。后改为县,东方朔为此县人。宣帝改为富平县。属平原郡。东汉明帝复改为厌次县。建安十八年(213年)改属乐陵国。西晋移治马岭城(今山东阳信县东)。为乐陵国治。北魏属乐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2)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辛店乡先棣州村。属棣州,大业时属渤海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以后为棣州治。五代梁徙治今惠民县东南清河镇古城马村。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又徙治今惠民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


猜你喜欢

  • 甘州群牧千户所

    明置,属行太仆寺。在今宁夏固原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甘州群牧所“成化三年,敌犯固原,官军拒之,不克,敌遂屯牧所城外,进陷开城县,杀掠甚众”。

  • 丰济镇

    金置,属长清县。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丰齐集。古镇名。五代丰齐驿,宋升为镇,称丰济。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金史·地理志》:济南府长清县有丰济镇,即此。

  • 六都寨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六十里六都寨镇。1947年于此置隆回县。1949年隆回县迁治桃洪镇后改为六都寨镇。

  • 石公山

    又名象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与焦山对峙。《元史·阿术传》: 至元十二年(1275),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舶舻连接,旌旗蔽江, 曰:‘可烧而走也’”。即此。古山名。在今江苏

  • 河东南路

    金天会六年 (1128) 析河东路南部置,治所在平阳府 (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汾西、和顺等县以南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县以西地区。金末废。金天会六年(1128年)分河东路置,治平阳府(治

  • 郎州都督府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废戎州都督府改置,治所在朗州 (今云南曲靖市北十五里三岔)。辖境北有云南东北部,东有贵州普安、兴义,西至怒江,南抵曲江、盘江。永徽三年 (652) 废。

  • 牙尔佳藏布河

    即今西藏班戈县北之扎加藏布。《清一统志·西藏》:牙尔佳藏布河“在喇萨北七百余里。源出巴萨通拉木山,西流入喀齐国,为卫地之北界”。

  • 宁朔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宥州置,治所延恩县(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境)。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及乌海市。至德二载(757)改为怀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宥州。

  • 龙岩寨

    在今湖南慈利县北。《清一统志·澧州二》:龙岩寨“明初周德兴征土蛮时筑”。

  • 冕山桥后千户所

    明正统七年 (1442) 改冕山堡置,属宁番卫。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清改为冕山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