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卫州

卫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置,治所在汲郡(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卫州。贞观元年(627)移治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改为汲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新乡等市县地。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徙治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二十八年(1188)还治汲县。贞祐三年(1215)徙治胙城县(今河南封丘县北)。蒙古宪宗元年(1251)还治汲县。中统元年(1260)升为卫辉路。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分相州汲郡置,治枋头城(今浚县西南)。隋大业初改为汲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卫州。贞观元年(627年)移治汲县(今卫辉市)。天宝元年(742年)又改汲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乡、卫辉、辉县、浚县、淇县、滑县等市县地。宋、金属河北西路。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以河患,移治共城县(今辉县市),二十八年复治汲县。贞祐三年(1215年)移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复治汲县。中统元年(1260年)升为卫辉路。


猜你喜欢

  • 天都山

    ①在今甘肃兰州市南三十里。《宋史·李宪传》:元丰中讨西夏,“进至屈吴山,营打啰城,趋天都,烧南牟府库,次葫芦河而还”。②在今宁夏海原县南。《宋史·夏国传》:元丰四年(1081),李宪等征夏,“营于天都

  • 牛牛坝

    一作吽吽坝。即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牛牛坝乡。产铜。《清史稿·四川土司传》:宣统元年(1909),马边厅阿侯苏噶支杀英传教士于连渣脑,清兵征剿,“两军于十月二十五日贯通凉山夷巢,会于吽吽坝”。即此。

  • 蔚州

    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今河北张北县)、御夷(赤城县北) 二镇置,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北周移治灵丘县 (今山西灵丘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六年 (623) 复置,寄治阳曲县 (今太原市北阳曲镇),次年

  • 梨园屯

    在今河北威县东梨园屯乡。为清末山东冠县、河北威县一带义和拳活动中心。民国 《威县志》 卷20: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义和拳民与天主教民因庙地起争端,激起事变”。在今河北省威县

  • 扬都

    东晋南朝都城建康为扬州治,称为扬都。东晋庾阐著《扬都赋》。《宋书·夷蛮传》 西南夷诃罗陁国元嘉七年(430)表文有“大宋扬都圣王”。东晋南朝都城建康为扬州治,称为扬都。东晋庾阐(仲初)著有《扬都赋》。

  • 曹水

    一名好阳河。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其水西北流入于河”。《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 《索隐》: “小颜云,曹水之阳也。其水

  • 龙湾寨

    明建,即今浙江温州市东南龙湾镇。《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龙湾寨在“府东三十里。《志》云:寨东接宁村,西捍府治,坐临深水,颇为险要”。

  • 公俄

    在今贵州石阡县东。元时为杨溪公俄等处长官司辖地。

  • 兴福镇

    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南兴福镇。清道光《博兴县志》:东南有兴福镇。(1)在山东省博兴县东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福,人口1.9万。村始建于西汉初,后因村南建洪福寺,故名兴福庄。明

  • 大玉山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大玉山在“县(今南丰镇)西三十五里。高百三十丈,周三十余里。青碧如玉。其旁为小玉山,高八十余丈,周五里,形势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