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博陵郡

博陵郡

①东汉本初元年 (146) 置,治所在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建安末废。西晋改为博陵国。北魏复为博陵郡。治所在鲁口城 (今河北饶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平、深州、饶阳、安国等县市地。北齐移治安平县 (今河北安平县),属定州。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改定州为博陵郡。东汉中平二年 (185) 张牛角起义于此。

②北周置,治所在博陵县 (今甘肃卓尼县城附近)。隋开皇初废。


(1)东汉本初元年(146年)置,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南)。属冀州。建安末省。西晋改置为博陵国。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深州、安平、饶阳及安国等市县地。北魏改为郡,治鲁口城(即今河北饶阳)。北齐徙治安平(即今河北安平县),隋开皇初省。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定州为博陵郡。(2)北周置,治博陵县(今甘肃临潭县东)。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猜你喜欢

  • 登源洞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唐金山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苍龙洞” 条下: 登源洞 “在县东十里。古登岭之东,一名长东洞。山川环境,四顾周密如洞,因名。有泽穴,暗通大溪”。

  • 法库县

    1913年改法库厅置,属奉天洮昌道。治所在法库门 (即今辽宁法库县)。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33: 发库边门,“国语 (满语),发库,鱼梁也”。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2: “法库,汉人言瀑布也。

  • 南木溪

    又作楠木溪。在今云南富宁县东三十里。《明一统志》 卷87广南府: 南木溪 “在富州东三十里。源出花架山,其水常温”。

  • 圆觉寺

    在今山西浑源县东。《清一统志·大同府》: 圆觉寺 “在浑源州治东。金正隆三年建”。今寺宇已毁,而古塔独存。

  • 云衢桥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阳县:云衢桥“在县西南三十里。其地所谓建阳书坊也。宋建为商旅辐辏之所,俗名建阳大桥”。俗称建阳大桥。宋建。在今福建省建阳县西书坊镇。宋为商旅辐辏之所。

  • 下马关

    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四十余里。《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下马关在“(卧龙番长官)司南三十里”。

  • 板勒纥城

    即班勒纥城。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元史· 察罕传》: “察罕,西域板勒纥城人也。”

  • 大棘

    ①又名棘城。在今辽宁义县西北。西晋元康四年(294)鲜卑慕容廆由徒河之青山迁都于此。《晋书·慕容廆载记》:“廆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②又名棘壁。春秋宋邑。

  • 津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6) 改江州置,治所在宜昌县 (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大业初废。

  • 西陵峡

    ①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东起宜昌市西北南津关,西至秭归县香溪口。《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