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 (嶽) 市
①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八十里南岳镇。《宋史·向士璧传》: 南宋开庆元年 (1259),蒙古兀良哈䚟围潭州, “士璧极力守御, 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
②亦称南岳镇。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南。《方舆纪要》 卷80善化县: 南岳市 “宋开庆元年,蒙古兀良合台围潭州,向士壁坚守,闻其后军且至,遣将王辅祐视之,遇于南岳市,大战,蒙古兵少却”。
①即今湖南衡阳市北八十里南岳镇。《宋史·向士璧传》: 南宋开庆元年 (1259),蒙古兀良哈䚟围潭州, “士璧极力守御, 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
②亦称南岳镇。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南。《方舆纪要》 卷80善化县: 南岳市 “宋开庆元年,蒙古兀良合台围潭州,向士壁坚守,闻其后军且至,遣将王辅祐视之,遇于南岳市,大战,蒙古兵少却”。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北境。明初置巡司于此。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江阴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移南日巡司于此,改名江口巡司。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上林关村。《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林关口 “在县西南四十里林管山下,路通灵丘县。景泰初,徙平岭关巡司于此”。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南之南港河。《舆地广记》 卷25瑞州: 上高县有斜口水。《方舆纪要》 卷84瑞州府上高县: 斜口水 “在县西十里。源发蒙山,入于蜀江”。
北宋置,属岐山县。即今陕西岐山县东南益店镇。
亦作撒敦司。在今四川新龙县北沙堆乡。一说在县北森达。清乾隆十年(1745)置上瞻对撒纳土千户。
在今青海都兰县西。《清史稿· 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 柴达木河 “出河源北托逊淖尔,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阿拉克淖尔水东来入之,合而西北流,格德尔古河、乌兰乌苏河、布隆吉尔河俱自其东注之,
隋开皇六年 (586) 置,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河溜镇葛山寺。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芜湖县城区及近郊析置,直隶皖南行署区,为皖南行署区驻地。治所即今安徽芜湖市。1952年复属安徽省。在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南岸。面积 3317 平方千米(市辖区230平方千米)。人口
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北。《金史·武仙传》:天兴二年(1233),仙驻军顺阳,为宋兵所袭,“徙淅川之石穴”。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