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郡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果州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西充、蓬安、营山、岳池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果州。
②即南部郡。治所在南部县 (今四川南部县)。《旧唐书·地理志》 南部县: “南充国郡,梁改为南充郡,隋改为南部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果州置,治南充县(今四川南充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充、岳池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果州。
①唐天宝元年 (742) 改果州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西充、蓬安、营山、岳池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为果州。
②即南部郡。治所在南部县 (今四川南部县)。《旧唐书·地理志》 南部县: “南充国郡,梁改为南充郡,隋改为南部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果州置,治南充县(今四川南充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南充、岳池等市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果州。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雅韶镇。清道光 《阳江县志》 卷1: 有雅韶墟。
唐显庆二年 (657) 析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8世纪前期废。唐羁縻都督府名。显庆二年(657年)以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治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约公
即神山镇。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南。《新唐书· 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南有神山镇。”
即今安徽五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安淮乡。清末改为安淮集。
1914年由滇南道改置,属云南省。治思茅县 (今云南思茅县)。辖境约当今云南元江、墨江、江城、勐腊以西,沧源、双江、临沧、景东、新平以南地区。1929年废。1914年6月由滇南道改名,治思茅县(今云南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四十六里天台山中。原分上、中、下三寺。《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初三日,“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 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 忽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
在今辽宁桓仁县西北、新宾县西南。《明史·刘綎传》: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路发兵击努尔哈赤,东南路总兵刘綎率军四万,“綎引军登阿布达里冈,将布阵,大清兵亦登冈,出其上,而别以一军趋綎西。冈上军自高
1949年6月解放后改龙驹寨设治局置,治龙驹寨(今陕西丹凤县)。因位于丹江之滨、凤凰山下而得名。在陕西省东南部,东北与河南省接壤。属商洛市。面积2438平方千米。人口29.7万。辖11镇、10乡。县人
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四十里大罗湖。《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蒲圻湖”条下:“大罗湖与龙坑、马蹄诸湖,皂潭、黄土潭诸水互相灌注,入于新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