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泉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澄城郡。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魏改名朝邑县。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属澄城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名朝邑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澄城郡。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魏改名朝邑县。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属澄城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名朝邑县。
即今山东陵县西北土桥镇。旧属德州。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德州东南有土桥街。
故址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因清康熙、雍正间在其北先后建汇宗、善因二喇嘛庙,故名。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水经·江水注》:“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书·谢晦传》:元嘉三年(426),谢晦兵败, 自江陵北逃,“至安陆延头,为戍主光顺之所执”。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 南牙山 “在南甸司西一百八十里。延袤一百余里。树木阴翳,官道经之。上有石梯,夷人据以为险。又有清泉,下流入南牙江。正统间,王骥再征麓川,遣别将陈用仪开是
古泽薮名。在今陕西境。旧有三说:一云即弦蒲薮。《尔雅·释地》:“秦有杨陓。”注:“今在扶风汧县西。”《疏》谓弦蒲即杨陓。汧县即今陕西陇县;一云即阳纡。《淮南子·墜形训》:“秦之阳纡。”注:“阳纡盖在冯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76复州: 青林城 “在玉沙县东北十里”。
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 唐贞观元年 (627),宣汉县 “自和昌城移治新安,属通州”。
东魏天平元年 (534) 析河内郡置,治所在州县 (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辖境相当今河南温县、武陟二县地。东魏、北齐、北周属怀州。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初析河内郡置,治州县(今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属
一名洛克伦。在今新疆昌吉市西二十里。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0: 罗克伦 “旧为噶勒丹多尔济游牧之所。乾隆二十年三月,大兵进讨准噶尔,噶勒丹多尔济偕其兄子扎纳噶尔布以二千五百余户降”。
元置,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明洪武十九年 (1386) 改为康佐副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属普定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改康佐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