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嘎尔
即协噶尔。今西藏定日县驻地。1971年定日县迁治于此。
即协噶尔。今西藏定日县驻地。1971年定日县迁治于此。
即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东南五十二里南中堡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1永年县图: 西南有南中堡。
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清宣统三年(1911)改名兴隆镇。
城名。春秋时吴国建,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一说在今扬州市东南濒江处。《左传》:哀公九年(前486), “秋, 吴城邗沟通江淮”。即此。古城名。春秋末吴王夫差所筑。《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年):“
即今青海祁连县(八宝乡)。1939年于此置祁连设治局,1943年改为祁连县。
即春秋时周解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洛阳县:“有大解城。”
北宋政和中置,属观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境。宣和三年 (1121) 废。
在今湖南祁东县东二十里。《明史·地理志》 永州府祁阳县: “东北有湘江市巡检司,后移于县东北之排山。” 即此。《方舆纪要》 卷81祁阳县“白水市” 条下: “ 《会典》: 县有排山驿。嘉靖十七年,以道
又名二层行溪。即今台湾省台南、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二赞行溪“在(台湾)县治南二十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 由喜树港入海。台、凤分界处”。
一作吴头楚尾。指今江西北部一带。春秋时为吴、楚二国接壤之地。《方舆胜览》 卷19隆兴府: 吴头楚尾,“ 《职方乘》 记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朱熹 《铅山立春》 诗: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即
即今河南确山县南李新店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李存店,铁路呼为李新店,有火车站,在邑正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