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红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武林门外。南宋为半道红市。吴自牧《梦粱录》卷13“两赤县市镇”条谓北关门(武林门)外有“半道红市”。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武林门外。南宋为半道红市。吴自牧《梦粱录》卷13“两赤县市镇”条谓北关门(武林门)外有“半道红市”。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斋桑泊北,为布赫塔尔玛河支流。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克图尔玛河又西北流百五十里,有布鲁勒河西南流七十余里来汇。格埒克延丕勒传云:康熙五十六年,大军由布鲁勒擒厄鲁特罗卜藏锡喇
战国秦邑。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华阳国志·巴志》: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于是夷朐忍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射虎”。秦置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华阳国志·
在今浙江永康市东南十八里里溪寨。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自今江苏苏州市经吴江至浙江嘉兴市。长74.4公里。为沪杭、京沪(今沪宁)两条铁路的联络线。1935年动工修筑,1936年建成。1944年被日本拆毁。旧铁路名。自江苏省苏州市至浙江省嘉兴市。经吴江、平望
①北宋筑,在今陕西府谷县东北。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仁宗庆历元年(1041),民乏饮水,麟府将张亢“以(府)州东焦山有石炭穴,为筑东胜堡”。即此。②明置,属海州卫。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开河城。《清
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金河乡 (野猪拉)。清光绪 《盐源县志》 卷2: 野猪拉场 “距县七百二十里”。
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千秋岭上。南宋初置,以为临安藩卫。《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分命浙西监司等官,募土豪守千秋、垂脚、襄阳诸岭,以扼宣、常诸州险要”。②在今浙江临安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新添葛蛮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二十三年(1390) 改属新添卫。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三经》: “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水经·河水注》: “青要山,今谓之疆山。”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岭县置,属缘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大业初属郁林郡。唐属横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岭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