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即今新疆伊宁市西北二十里巴彦岱镇。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筑惠宁城于此。《清一统志·伊犁》:惠宁城“在伊犁河北、惠远城东北七十里,地名巴彦岱”。
在今湖南临湘市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断山泉在 “县 (治今岳阳市东北陆城镇) 南八十里。泉泻断崖之间,灌田百余顷”。
在今江西贵溪市西南鱼塘乡。《舆地纪胜》卷21信州:仙岩“在贵溪县南七十里,去龙虎山二里。峰峦削立,高出云表,岩石嵌空,多为洞穴。房室窗牖,床榻仓廪,棺椁鸡犬禽鸟之状”。宋晁补之《鸡肋集》曰:“出游龙虎
在今浙江金华市北,为双龙、朝真、冰壶三洞之总称。《清一统志 ·金华府一》: 金华洞 “在金华县北三十里金华山下,《道书》 以为第三十六洞”。今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东魏天平初置,属洛州。治所在堙阳县(今河南伊川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伊川县东部及登封市西部地。北周废。东魏天平初置,治堙阳县(今河南登封市西南颍阳西)。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及伊川县部分地。属
①西魏废帝二年(553)置,治所在东关郡新宁县(今四川开江县东北沙坝场)。北周天和四年(569)移治周安郡西流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开江、开县及宣汉县东南地。隋大业二年(606)废
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安凤乡。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安枫岭“小镇。距棕阳三十里”。
五代楚置,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后废。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长蛇县置,属陇州。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寰宇记》卷32吴山县:“取县西吴山以称邑。”大业初改属扶风郡,后废。义宁元年(617)复置长蛇县。唐贞观元年(627)复名吴山
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72: “塔尔巴哈台城东曰和博克河,发自和博克赛里山,三源并出,东南流,经库克申仓北,左会博依伦水,又东南伏于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