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都墟

十都墟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三十七里十都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酃县图有十都墟。


猜你喜欢

  • 原坑隘

    在今福建顺昌县南。《方舆纪要》 卷97顺昌县: “原坑隘在县南三十里。山溪盘结,至为险隘,南通沙县,西南达汀州之归化县。”

  • 毕尔腾湖

    唐作忽汗海。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镜泊湖。《清一统志·吉林一》:毕尔腾湖“在宁古塔城西南一百里,即瑚尔哈河之上流也。城西南诸水俱汇于此。广五六里,袤七十里许,土人呼名曰毕尔腾。中有三山,名鄂摩和昂阿山

  • 狐奴山

    即呼奴山。在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水经·沽水注》: “沽水西南流经狐奴山西,又南经狐奴县故城西。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植,百姓得以殷富。” 即此。

  • 岐岭墟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岐岭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90:长乐县有岐岭墟汛。

  • 浣江

    ①又名浣浦、浣沙溪。浦阳江流经今浙江诸暨市南苎萝山附近江道的称谓。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诸暨县: 浣江 “在县东南一里,俗传西子浣纱之所”。②在今云南华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宁州: “浣

  • 赤延县

    1934年4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靖边县析置,治青杨岔(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1935年9月改名靖边县(东靖边)。1937年8月与新城、横山二县合并为靖横县。不久复名靖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

  • 西延镇

    北宋置,属清湘县。即今广西资源县。元至正中置巡司,寻废。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巡司。清雍正八年(1730)移州同驻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西。元至正中于此置巡检司。清雍正八年(1730

  • 湖耳长官司

    明洪武三年 (1370) 改湖耳洞长官司置,属湖广辰州卫。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寻属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 (1403) 复置,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湖耳洞长官司

  • 麻六甲

    古国名。即满加剌国。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之马六甲。在新加坡未开埠前,为马来半岛最重要商埠,海舶往返东西洋,经马来半岛,必于此停泊。郑和下西洋,亦以此为根据地,设立官厂。明张燮 《东西洋考》 卷4有专条记述

  • 海留站

    明置,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四十里海狸红河口。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海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