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文王碑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宇文泰(507—556),鲜卑族人,为大丞相,专制西魏朝政。死后,其子觉代魏,国号周,追尊宇文泰为文王。此碑为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大都督强独乐等为文王颂功的刻石。碑上段阳刻十五行楷书,文为“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下段阴刻四十行楷书,每行三十四字,全文一千四百余字,叙述文王宇文泰的战功。书法精美。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岩。宇文泰(507—556),鲜卑族人,为大丞相,专制西魏朝政。死后,其子觉代魏,国号周,追尊宇文泰为文王。此碑为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大都督强独乐等为文王颂功的刻石。碑上段阳刻十五行楷书,文为“北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下段阴刻四十行楷书,每行三十四字,全文一千四百余字,叙述文王宇文泰的战功。书法精美。
五代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境。北宋改置羁縻富州。
又作峰子岭。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北。唐贞观十年(636)移南宾县治于丰子岭南。古山名。又作峰子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北。唐贞观十年(636年)移南宾县治于丰子岭南。
五代晋改高唐县置, 治所在今山东高唐县。后汉初复改高唐县。古县名。五代晋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五代汉初复名高唐县。
即潜山。今安徽潜山县西北天柱山。《新唐书·地理志》: 怀宁县 “有皖山”。北宋王安石有《望皖山马上作》 诗。即“天柱山(2)”。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北大北庄。旧属峄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即日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之日里。《明史·外国列传》: “碟里,近爪哇。永乐三年遣使附其使臣来贡。”
在今甘肃合水县治南。《方舆纪要》卷57合水县:长厚原“在县西南七十里”。
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34:前秦伐凉军于西河,“俄而梁熙王统等, 自青石津,攻其将梁粲于河会城,陷之。苟苌济自石城津,与梁熙等会攻缠缩城”。即此。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黄河上。东晋太元
即落马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及其上游阴河。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过阴凉河,至松山馆。河自西来……至馆东迎小石山,乃折西北与骆马河会。”即“落马河”。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沂州置,属山东省。治所在兰山县(今山东临沂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日照、莒县、郯城、费县、沂水、蒙阴等市县地。1913年废。北宋庆历三年(1043)王伦起义于此。金末又为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