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剑川县

剑川县

①北宋宣和三年 (1121) 改龙泉县置,属处州。治所即今浙江龙泉市。南宋绍兴元年 (1131)复名龙泉县。

②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义督千户置,属鹤庆路。治所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附近。明洪武十七年 (1384) 升为州,1913年废州仍为县。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剑川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


(1)古县名。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以龙泉县改名,以避龙字讳。治今浙江省龙泉市,属处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龙泉县。(2)今县名。在云南省西北部。属大理白族自治州。面积 2319 平方千米。人口16.9万。辖5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金华镇。名称来由其说较多:一认为因山水得名,以剑湖尾水名为县名;或因“河流如川,山形如剑”,综合山和河的特征命名;近说以族名为地名,“剑”为族称或部落名号,即唐初居住于该地的施、顺诸蛮的自称,剑川即剑人居住的地方;或“剑”即“”,是藏语对纳西族的称谓,“”是坝子或地方,剑川意即纳西人的地方;再一说以物产得名,以产“浪剑”著称,意即“铸剑民族居住的地方”。唐为罗鲁城,又称剑川城,南诏置剑川节度于剑川城。大理国置义督赕,属谋统府。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置义督千户。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为剑川县,治今县南剑川湖西岸,属鹤庆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为剑川州,治今金华镇,属鹤庆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属丽江府。1913年复置剑川县。1914年属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0年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60年洱源、邓川2县并入。1962年洱源县析出复置。地处横断山地北段,地势北高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蚕豆、烟草、油菜籽、马铃薯,并产当归、川芎、大麻等。工业有采煤、农机修造、冶炼、水泥、木材加工、木器、食品加工、酿酒、印刷、民族服装等。特产木雕家具、马场归、羊乳饼。滇藏公路纵贯东部,与剑六、平甸公路作K形分布。古迹名胜有海门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钟山石窟、沙溪兴教寺壁画、石宝山、金华山。白族每年农历三月有梨花会,六月二十五日过火把节,八月初一举行石宝山歌会。


猜你喜欢

  • 冠军县

    西汉元朔六年 (前123) 置侯国,后为县,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三十八里湍水西岸冠军寨。《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冠军县注引应劭曰: “武帝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匈奴,功冠诸军,故曰冠军。”

  • 桑园

    在今河南原阳县。班昭 《东征赋》 有 “宿阳武之桑园” 句。在今河南省原阳县。班昭《东征赋》:“宿阳武之桑园。”即此。

  • 马栏关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方舆纪要》卷79房县“汤池关”条下:“又有马栏关,在县东三十五里。”

  • 望君楼山

    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四十里。明嘉靖《邵武府志》 卷2《山川》 建宁县: 望君楼山 “峰峦秀丽,层叠如楼阁,又若人凝立而攱望者,又名圣峰山”。

  • 披仙亭

    在今江西高安市旧城内。《明一统志·瑞州府》: 披仙亭 “在府治。宋苏辙有诗”。

  • 明月镇

    即今吉林安图县。1963年在镇东南五里布尔哈通河边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化石,被称为 “安图人”。(1)在吉林省安图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94平方千米。人口7.4万,朝鲜族

  • 托萝山

    在今黑龙江萝北县北。萝北县以此名。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5: 光绪三十一年(1905),“择地于托萝山北(太平沟金厂迤南逼近江岸)建(兴东)道署焉”。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托萝山“在(萝山)县南十

  • 坊镇

    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坊镇。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郃阳县:坊镇“在县东二十里”。在陕西省合阳县东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坊镇,人口 5940。宋由兴隆寺得名兴隆市,后改名宝坊街

  • 海冥县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附近。东汉末属带方郡。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道海州附近。西晋后废。

  • 平越府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平越卫(清改平越县, 即今贵州福泉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凯里市及黄平、福泉、瓮安、湄潭、余庆等县地。清嘉庆三年(1798)改为平越州。明万历二十九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