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东汉改属济北国。西晋改为刚平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属泰山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改属济北国。三国魏属东平国。西晋改为刚平县。北魏复旧名。属东平郡。北齐废。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坝。东汉改属济北国。西晋改为刚平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冈城镇。属泰山郡。东汉永元二年(90年)改属济北国。三国魏属东平国。西晋改为刚平县。北魏复旧名。属东平郡。北齐废。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后。《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叠泉“其泉下注盘石,三叠而后至地,亦名三级泉。游者谓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水,下级如五龙走潭,真天下绝景,非谷帘双瀑所可方”。又称三级泉、水帘泉。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南三十里。金属康乐县。元废。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属狄道县。
①辽置,为中京大定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辽史·地理志》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为大宁县。②元至元二十年(1283)降大安州置,属沔州。治所在
又作陶赖昭。清置,即今吉林松原市东南陶赖昭镇。《清一统志·吉林二》 “金州鄂佛罗站”条下: “蒙古站又西北五十里至图赖昭站。”
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三十八里长城边。清于此设兵驻守。
又作承水或烝水。源出今湖南邵东县东大云山,东北流经衡阳县,又折而南流转东,至衡阳市北入湘水。宋本 《寰宇记》 卷115衡州衡阳县: “蒸水源出县西,水气如蒸。《水经》 云,蒸水源出重安县南,又东北至临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九岭乡。《方舆纪要》卷90桐庐县:九岭在“县东北四十里”。
在今湖北浠水县东。《清一统志·黄州府二》: 昭化寺 “唐咸亨间,五祖宏忍禅师建。本朝顺治中复葺”。
南齐改武都县置,属南新巴郡。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遵道镇。北周废入晋熙县。古县名。南朝齐时置,治今四川省绵竹市西北。北周时废入晋熙县。
明初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沿称布政使司为省。至永乐十一年(1413)有十三布政使司,故又称十三省。明初沿袭元制,境内分设若干行中书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