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山县
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兖济县改名,治大坞村(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因凫山为名。1956年撤销,并入滕县、邹县、济宁、微山四县。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湖东办事处与滕沛边办事处辖区置,治今滕州市鲁桥。1946年3月撤销,同年10月复设。1947年迁治大坞。1956年撤销,分别划入滕县、邹县、济宁、微山四县。
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兖济县改名,治大坞村(今山东滕州市西大坞镇)。因凫山为名。1956年撤销,并入滕县、邹县、济宁、微山四县。
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4年由湖东办事处与滕沛边办事处辖区置,治今滕州市鲁桥。1946年3月撤销,同年10月复设。1947年迁治大坞。1956年撤销,分别划入滕县、邹县、济宁、微山四县。
1945年升柘洋特种区置,属福建省。治所在柘洋 (今福建柘荣县)。1956年7月裁入福安县。1961年8月复置。1970年2月又撤。1974年12月再置。在福建省东北部,邻接浙江省。属宁德市。面积54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之阴。清聂《泰山道里记》:“俗呼后十五,言南天门至此十五里为奥区云。”此为泰山最胜处。其侧有黄华洞,幽险苍寒,饶有仙意。
又作一而门。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伊勒们站村。《清一统志·吉林二》 “尼什哈站”条下:“蒐登站,又西南七十里至伊勒们站。”村名。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属金家满族乡。人口890。满族占55%。曾是伊勒
明洪武元年(1368)改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治所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市)。九年(1376)移治济南府(今济南市),寻改置山东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清称山东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山东东西道宣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南王盘镇。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清苑县图:南有王盘。
亦作黑河州。辽置,属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南,查干木伦河北岸都希苏木西北友好村古城。金承安二年 (1197) 升为卢川县。
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马角镇以北。《寰宇记》卷84阴平县:马阁山“在县北六十里。北接梁山,西接岷峨。昔魏将邓艾伐蜀,从景谷路出龙州江油县,至此悬崖绝壁,乃束马悬车作栈阁,方得路通, 因名马阁山”。古山名。
北魏孝昌中置,为襄州治。治所在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为北南阳郡。北魏孝昌中置,治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名北南阳郡。西魏废。
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十二里野店村南。是一处东西长约 1000米、南北宽约 800米的高台地,属大汶口文化遗址。1971—1973 年进行三次发掘,出土大量文物。文化堆积层厚1米余,上层含大量新石器明代红色
北魏洛阳市场。在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洛水之南。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3载:“别立市于洛水南,号曰四通市, 民间谓永桥市。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士庶须脍, 皆诣取之。鱼味甚美,京师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