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原镇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冯原镇。
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原,人口 3120。镇以驻地名。清雍正年间已为冯原镇。1950年设冯原乡,1958年设跃进公社,1961年更名冯原公社,1984年复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苹果、柿子。手工副业以编织(箩筐、簸箕等)为主。为黄龙、洛川、白水、澄城四县中药材和农副土特产集市。渭清公路经此。1948年解放战争中澄合战役主战场之一。
清置,属澄城县。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冯原镇。
在陕西省澄城县西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冯原,人口 3120。镇以驻地名。清雍正年间已为冯原镇。1950年设冯原乡,1958年设跃进公社,1961年更名冯原公社,1984年复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苹果、柿子。手工副业以编织(箩筐、簸箕等)为主。为黄龙、洛川、白水、澄城四县中药材和农副土特产集市。渭清公路经此。1948年解放战争中澄合战役主战场之一。
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马丁民营“在县西南桥下山,接广西怀集县界(今属广东),防古岭山贼。旁又有马丁兵营”。
即今江西宁都县东梅江。《寰宇记》 卷108虔州: “虔化水源出吟山,接抚州崇仁县,在县北二百四十里。本名雩都水,入雩都县界。”
明洪武初置,属永宁卫。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福全。清顺治十四年 (1657) 废。明洪武初置,治今福建省晋江市东南福全。属永宁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五十二里大散岭上。当秦岭孔道,扼川、陕交通咽喉,为古代军事要地。《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 建武二年 (26),延岑引兵 “北入散关,至陈仓,嘉追击破之”。李贤注: “散关,故城在今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水北岸。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为渭源县。古县名。汉置,治今甘肃省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属陇西郡。《汉书·冯奉世传》:永光二年(前42年),征陇西羌,冯奉
北魏置,属恒州。治所在灵丘县(今山西灵丘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灵丘、浑源县地。孝昌中废。北齐复置灵丘郡,属北蔚州。北周为蔚州治。隋开皇初废。北魏置,治灵丘县(今山西)。属恒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浑源
即葱岭河。今新疆叶尔羌河。元作鸦儿看河,明称牙儿干河,清始称叶尔羌河。
在今湖北保康县南。《清一统志·郧阳府》: 板仓河 “在保康县南五十里,北流为洞庭河,绕县西而东,北流入筑水。亦名县河”。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 侨置,属南汉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境。南齐属南阴平郡。后废。
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一百八十五里,为中越边境要隘之一。《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条: “又有剥勘隘、上下盖隘,在城西。俱外连越南,有兵防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