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关中

关中

古地区名。所指范围历史上大小不一: (1)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因称函谷关以西为关中。《史记·货殖列传》:“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改作:“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是泛指战国末秦之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但通常并不包括秦岭以南之地,故项羽、刘邦相约先入关者为关中王,后来项羽封先入关的刘邦于汉中,并诡称:“巴、蜀亦关中地也。”而另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三降将,以拒刘邦。(2)在秦岭以北范围内,时或包括陇西、陕北,如项羽所封秦降将,翟王在陕北,雍王辖有陇西;时或专指今陕西关中盆地,《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自汧雍东至河华。”(3)指众关之中,如潘岳《关中记》:“东自函关,西至陇关”;《三辅旧事》:“西以散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徐广以为“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皆为后起之说。


地区名。(1)指战国末函谷关以西秦国故地,包括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及陕西、甘肃东部和四川地区。《史记·货殖列传》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即改作“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史记·项羽本纪》又载刘邦被封于汉中,而称“巴、蜀亦关中地也”。(2)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与秦岭以北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以及陕北地区。《史记·项羽本纪》:“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其中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塞王领有咸阳以东,翟王领有上郡。(3)指今陕西关中平原。《史记·货殖列传》:“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4)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与陕西关中盆地。《史记·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潘岳《关中记》:“东自函关弘农郡灵宝县界,西至陇关汧阳郡汧源县界,二关之间,谓之关中。”《三辅旧事》:“西以散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中,谓之关中。”(5)指故秦函谷关以西即今河南省灵宝市以西与陕西关中平原与商洛地区。《史记·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徐广云:“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猜你喜欢

  • 綦江县

    元末明玉珍改南平綦江长官司置,属播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 綦江县以綦江 (水) 为名。明洪武中改属重庆府。《明史·神宗纪》: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陷綦江

  • 高显

    在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二十里高显镇。《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八年 (576),“周主至高显,遣齐王帅所部先向平阳”。即此。

  • 淋山河镇

    即今湖北黄州市北六十六里淋山河镇。清光绪 《黄冈县志》 卷24 《兵事》: 同治三年(1864) 五月,陈得才、张总愚、赖文光等众数十万入县境,自道规河、淋山河、回龙山、孙家嘴等处,纵横二百里间,垒、

  • 峪河集

    即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四十四里峪河镇。清乾隆 《卫辉府志》 卷8 《市集》: 辉县 “峪河” 有集。

  • 玉屏山

    ①即薛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清一统志·松江府一》:薛山“在青浦县南,兰笋山东,中隔一水。下尝掘地得石志曰玉屏, 又称玉屏山”。②又名驻跸山。在今安徽歙县城东北。《方舆纪要》卷28歙县:玉屏山“在

  • 兰泉

    一名五眼龙泉。在今甘肃兰州市南。《元丰九域志》卷3兰州:皋兰堡有“兰泉”。

  • 阿木尼厄枯山

    或作阿母尼额枯山。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布哈河发源于此。《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西北二百余里,有阿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番语称祖为‘阿木尼’”。

  • 北禅山

    俗名土楼山。在今青海西宁市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南禅山”条下:“北禅山在(西宁)县西北五里。”

  • 钟 (鍾) 离

    春秋时国。嬴姓。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春秋》: 成公十五年 (前576),“会吴于钟离” 即此。后为楚邑。秦置为县。

  • 仙宫河

    即今陕西洛川县南仙姑河。《方舆纪要》卷57洛川县:仙宫河“在县南。下流入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