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桥镇

八桥镇

北宋置,属柘城县。即今河南柘城县东南十六里砖桥集。


(1)在江苏省高邮市南部。面积46.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八桥,人口2000。因镇区中心十字河上架有三座交通桥,呈“八”字形,故名。1956年设八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有水泥、农机、金属构件、电器、针织内衣、运动鞋等厂。有车八公路连接淮江、三樊公路。(2)在江苏省扬中市南部,东、西、南三面临长江。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八桥,人口 4200。清光绪初年集镇上有两桥成“八”字形,俗名下八字桥。镇以桥名。为扬中行政建制初期政治中心。1949年为八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2001年永胜镇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及竹器、生猪、淡水鱼、蚕茧、珍珠等。有机械、轻工、纺织、电子、化工、丝绸服装等厂。新八等公路经此。1939年11月,江南抗日义勇军和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此会师合编。有渡江七烈士纪念碑。(3)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北部。面积20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桥街,人口9020。辖区内曾家河沟原有八座小石桥,故名。原属巴县马王乡,1952年划归重庆第四区(现九龙坡区)为八桥乡,1958年并入人和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置镇。1995年从九龙坡区划归大渡口区。产蔬菜、生猪、鲜鱼等。有建筑、建材、制鞋等厂。210国道纵贯全境。


猜你喜欢

  • 营州后 (後) 屯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永乐元年(1403) 徙治三河县 (今河北三河市),属大宁都司。后废。

  • 长宁川

    即今青海西宁市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北川河。源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东南流至西宁市西北入湟河。《水经·河水注》:长宁川“水出松山,东南流径晋昌城,晋昌水注之。长宁水又东南,养女川水注之。……长宁水

  • 榆林窟

    又名万佛峡。在今甘肃安西县南一百五十里踏实乡境内榆林河谷两岸。始建于北魏,其后历代都有兴建。现存石窟四十一个,东岸三十个,西岸十一个。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城南

  • 文圃山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文圃山。层峦叠嶂,深洞长谷。有龙池岩及云岳、云峰、云泉、云峤诸胜。《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文圃山“在同安县西。上有花圃蔚然,唐文士谢修尝居此”,故名。

  • 石梁郡

    北周改沛郡置,属方州。治所在石梁县(今安徽天长市西北石梁镇)。隋开皇初废。北周改沛郡置,治石梁县(今安徽天长市西石梁)。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天长市境。隋开皇初废。

  • 漓湘

    今湖南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兴安县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与蒸湘、潇湘合称为三湘。湘水上源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与漓水合后称漓湘。与蒸湘、潇湘合称“三湘”。

  • 田浦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北田浦。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 胜江亭

    在今四川达川市西。《方舆胜览》 卷59达州: 胜江亭在 “州西三里。郡守王蕃因读江州司马白居易寄通州司马元稹诗,有 ‘通州犹似胜江州’ 之句,因以名亭”。后废。

  • 西阿巴嘎旗

    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右翼旗。驻地在昌都庙(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淖尔苏木驻地昌图苏莫)。

  • 石湫镇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石湫镇在“州南二十里。旧有石湫。宋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围海州, 张子盖自镇江赴援,至楚州,先趋涟水,择便道以进, 至石湫堰, 击败敌兵,是也。今镇东北有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