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山
又名白水山、狮子山。在今湖北枣阳市南。《新唐书·地理志》:枣阳县“有光武山”。《舆地纪胜》卷88枣阳军:白水山“在枣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光武庙”。
又名白水山、狮子山。在今湖北枣阳市南。《新唐书·地理志》:枣阳县“有光武山”。《舆地纪胜》卷88枣阳军:白水山“在枣阳县南四十里。上有光武庙”。
即今广东东莞市西北槎滘村,北接增城市界。清宣统 《东莞县志》 卷21 墟市有 “槎滘墟”。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村中有清泉寺。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故名华家寺。后讹为华甲寺。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即今四川开江县西普安镇。清同治 《新宁县志》 卷2: 普安场 “治西五里。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为邑巨镇”。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改大宁路置,属辽阳行中书省。治所在大定县 (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地区。后复为大宁
金代北境城屯。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乌尔顺河西。《金史·内族襄传》: 襄统北征诸军讨伐叛部 (阻䪁,即塔塔儿), 自临潢 “出师大盐泺,复遣右卫将军完颜充进军斡鲁速城,欲屯守,俟隙进兵
①在今四川荣县东南。《清一统志·嘉定府一》:大佛山“在荣县南一里。中有佛像,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架殿十层。北麓有真如崖,有龙洞,深广容数百人”。道光《荣县志》卷5:大佛山在“县东南一里。联直如崖。宋
又作霍洛海、华诺辉。即今新疆昭苏县东上洪纳海。《清一统志·伊犁》: 和纳海台在 “博尔台西南一百里”。后移至今昭苏县东郊。
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北。《清一统志·吉安府二》:斗塘隘“在庐陵县西北九十里,地界安福、吉水,兼通袁州府及新喻县”。
在今湖北监利县北。《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 荆台 “在监利县西三十里土洲之南。《孔子家语》 云 ‘楚王游荆台。……’ 即此地也”。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贞观元年(627)废入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