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甸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意为松树坝。
集镇名。在云南省个旧市北部、倘甸河南岸。倘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70。彝语“倘”为松树,“甸”指坝子,意即“松树坝”。又名芦柴冲。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设箐口关,又称倘甸关。清改为倘甸铺。地处坝区。产稻、甘蔗、花生、烤烟等。村北有蒙宝铁路石岩寨站。有公路接杨鸡公路。
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倘甸 “在司 (今建水县西南官厅) 东。道通蒙自,为边境要地。天启二年,增设倘甸守备于此”。彝语 “倘” 为松树,“甸”为坝子,意为松树坝。
集镇名。在云南省个旧市北部、倘甸河南岸。倘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170。彝语“倘”为松树,“甸”指坝子,意即“松树坝”。又名芦柴冲。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设箐口关,又称倘甸关。清改为倘甸铺。地处坝区。产稻、甘蔗、花生、烤烟等。村北有蒙宝铁路石岩寨站。有公路接杨鸡公路。
原草坪驿。在今浙江常山县西南。《清一统志·衢州府》: 草坪 “在常山县西四十里,旧草坪驿”。(1)古镇名。又作草坪关、草平镇。在今江西省玉山县东,与浙江省常山县交界处。元至正末曾于此置军营,驻兵防守。
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之峨溪河,为漳河支流。《方舆纪要》卷27繁昌县:上莪桥河“在县南。源出浮丘山,接县东之苧田港,又西接苍龙州,下流注于江”。
即今伊朗克尔曼东北塔巴辛。《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 “塔八辛”。
唐武德四年(621)分桐庐县置,属严州。治所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寰宇记》卷95分水县:“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七年(624)省。如意元年(692)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分水
在四川崇州市西北和平乡。《元史·兵志三》:五路万户府军屯:置立于成都路崇庆之大栅镇孝感乡。“平阳军屯:置立于灌州青城、崇庆州大栅头”。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属惠州卫。治所在今广东河源市。后废。
唐置,属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皮山县南克里阳。《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于阗“西三百九十里有吉良镇”。
西汉本始四年(前93),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东汉建武十五年(39)废。
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兆奈曼苏默上都故城。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观十年 (636) 置,属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天宝元年 (742) 改名延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