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会昌县

会昌县

①唐景云元年(710)改武隆县置,属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天宝元年(742)改名永清县。

②唐天宝三年(744)析新丰、万年二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因县境有会昌山得名。七年(748)改名昭应县。

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分雩都县置,属虔州。治所即今江西会昌县。《舆地纪胜》卷32赣州会昌县:“《图经》云,凿井得瓴甋十二,上有篆文为会昌,因以名县。”南宋绍定四年(1231)升为会昌军,咸淳五年(1269)复为会昌县,属赣州。元大德元年(1297)升为会昌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会昌县,属赣州府。民国初属江西赣南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1)唐景云元年(710年)改武隆县置,治今河北省永清县。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永清县。(2)唐天宝二年析新丰、万年二县地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京兆府。七载改名昭应县。(2)今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赣江东源贡水流域,东邻福建省。属赣州市。面积 2722 平方千米。人口43.3万。辖6镇、15乡。县人民政府驻文武坝镇。唐雩都县地。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析置会昌县,治九州镇(即今文武坝镇)。以凿井得砖有“会昌”二字得名,或说因境内会昌峡得名。《舆地纪胜》:“凿井得瓴甋十二,上有篆文为会昌,因以名县。”南宋绍定年间升会昌军,咸淳时复降为县。元大德元年(1297年)升为州,明复降为县,隶赣州府。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赣南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属瑞金专区,1950年属宁都专区,1952年属赣州专区,1954年属赣南行政区。1964年属赣州专区,1970年属赣州地区,1998年属赣州市。地处赣南中低山与丘陵区,武夷山蜿蜒于境东,地势由东、南、西三面向中、北部倾斜;湘江由南向北流至湘江镇汇入绵水后称贡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蔗、烟叶、油菜籽、大豆等,为全国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和省商品粮基地县。矿产有钨、煤、岩盐、锡、石灰石、萤石等。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电力、水泥、制糖、酿酒、食品等。藤器为地方名产。有206、323国道等公路。名胜古迹有汉仙岩、会昌山、林岗坝古窑址等。纪念地有中共粤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旧址。


猜你喜欢

  • 塔城关

    即古雪山门关。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其宗东南五里。《清一统志·丽江府》: 金沙江 “入府境西北边界之塔城关东,又东南经巨甸汛东”。

  • 黄陂镇

    又作王陂镇。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七十里黄陂镇。清时设汛。(陂bēi) (1)在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黄水河畔。面积27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陂,人口5500。唐末戴姓自虔化(今宁都)县清

  • 庆远南丹安抚司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庆远府置庆远安抚司, 十六年改为庆远路, 大德元年(1297)改置庆远南丹安抚司,属湖广行省。治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环江、河池、南丹、天峨、东兰、凤山

  • 忠正军

    五代方镇名。吴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寿县)。南唐改为清淮军。后周显德四年 (957) 复名忠正军。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吴升寿州置,治寿州(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长丰等县及淮南市部

  • 旧镇市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二十四里旧镇。清康熙《漳浦县志》卷2街市:旧镇市“在七都”。

  • 临沃县

    西汉置,属五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南麻池乡古城。东汉末废。《水经·河水》: 河水 “屈东过九原县南,又东过临沃县南”。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麻池乡古城。属五原郡。东汉末废

  • 马鸣关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马鸣关在“县北百里”。

  • 岳西县

    1936年由潜山、太湖、舒城、霍山四县析置,属安徽省。治所在朱屋庙 (衙前街),即今安徽岳西县。在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属安庆市。面积 2398 平方千米。人口40.1万。辖13镇、15乡。县人

  • 永睦县

    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永穆县置,属达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元史·杨文安传》:至元九年(1272),“遣元帅蔡邦光会蓬州兵,邀宋师于永睦,战胜之”。即此。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

  • 和阳驿

    明置,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1太和县: 和阳驿 “在县西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