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阳郡
东魏武定二年(544)置,属北荆州。治所在伏流城(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武定五年(547)寄治北荆州城(在今伊川县西南)。武定末改为伊川郡。
东魏武定初置,治南陆浑县(后改名伏流县,在今河南嵩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伊河上游地区。隋开皇初废。
东魏武定二年(544)置,属北荆州。治所在伏流城(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武定五年(547)寄治北荆州城(在今伊川县西南)。武定末改为伊川郡。
东魏武定初置,治南陆浑县(后改名伏流县,在今河南嵩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伊河上游地区。隋开皇初废。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福建路置,治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二十二年 (1285) 并入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1356) 复置,二十六年 (1366) 废。明洪武二年 (136
古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特穆尔图淖尔 “亦曰图斯库尔河。东西长四百余里,南北广处百二十余里,狭处八十余里”。
①即今山西平陆县北张店镇。《资治通鉴》:唐乾宁四年(897),“河东将李嗣昭败陕兵于猗氏,又败之于张店,遂解河中之围”。即此。金于此置镇。②亦名张家店。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北张店镇。《清一统志·黄州府》: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北八里邙山翠云峰上。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故唐代称上清宫为玄元皇帝庙,又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或称太
1913年改复州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复州城 (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1929年直属辽宁省。三十年代移治房瓦店 (即今瓦房店市)。1985年改设瓦房店市。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①唐景福二年(893)改将水场置,属建州。即今福建顺昌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县并改名顺昌县。②即今四川安岳县东二十里永顺乡。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顺场“即岳庆桥。在治东二十里
一作鵶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境。《寰宇记》卷103宁国县: “鵶山出茶,尤为时贵。《茶经》 云,味与蕲州同。” 《舆地纪胜》 卷19宁国府谓鸦山 “在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旧志》 多沿此说,并称接广德界,
明洪武元年(1368) 改柳州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马平县 (今广西柳州市)。九年(1376) 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洛清河、大瑶山以西,大明山以北,罗城、宾阳以东地区。1913年废。明
明置,属内乡县。在今河南淅川县南。《明史·地理志》 邓州内乡县: “又西南,有党子口关。”